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逝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吴汉兴 时间:2021-05-24

“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1929年6月11日-2021年5月23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吴汉兴) 从定居杭州的汉中籍菌物学家韩省华先生处获悉,2021年5月23日上午10:10,药用植物学家、“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天麻(网络资料图)


徐锦堂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培养、药用植物栽培学家。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2年参加工作,1958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1983年成立药用植物研究所,任药用真菌研究室主任、所党委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药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发明协会理事,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药用真菌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9月,徐锦堂被聘请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从事药用植物研究50余年,在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黄连、天麻及猪苓的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彻底扭转了这些药材长期紧缺的局面,对中医药行业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韩省华介绍,徐锦堂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研究天麻成功,1964年在湖北推广天麻黄连栽培技术,70年代在陕西汉中推广天麻栽培技术。韩省华在父亲带领下,曾经在城固许家庙、勉县长沟河、宁强县多次听徐教授讲课,使他走上了从事药用菌、食用菌的事业。2012年起,韩省华与易菇网张升明策划7次全国天麻会议,与徐锦堂教授联系紧密。韩省华认为,在人类驯化天麻的过程中,徐锦堂教授“所引导的生产技术开拓了人类征服自然、顺应自然、了解自然的新途径,为后人带来了新的思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连供应紧缺。1958年徐锦堂赴四川、湖北等黄连产区考察,发现黄连为阴生植物,300多年来都采用搭棚遮荫栽培方法,造成森林毁坏、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经8年艰苦研究和几十年大面积推广,发明了药、林、粮、畜四丰收的“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并研究成功栽连育苗技术,受到国务院通令表彰。

天麻是一种无根无叶的兰科药用植物,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半个多世纪都未能栽培成活。徐锦堂总结了多年栽培失败的教训和经验,并对野生天麻生长繁殖营养进行了三年系统调查,1965年利用蜜环菌材首次伴栽天麻成功,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1972年他赴陕西汉中地区蹲点,在宁强县东风三队山沟里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他跑遍汉中全地区11个县及安康、商洛等地大山区,举办技术培训班,并编写《怎样栽天麻》小册子,很快缓解了全国天麻医疗用药紧缺难题。70年代后期,他发现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严重退化,他顶住各方压力开展试验,研究成功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阻止了种麻退化,产量稳步上升,70多名专家共同推荐为“建国35年来20项重大医药科研成果”之一。

2001年9月27日,“天麻之父”徐锦堂与陕西勉县张家河、金华庙、茅坝三乡塑像集资的群众合影。

湖北利川药农集资雕塑“黄连之圣”雕像。徐锦堂和妻子武兰英。


据了解,徐锦堂从事中药研究50多年,有近40年是在产区度过。退休后仍自建家庭实验室完成其未能完成的工作。富裕起来的陕西和湖北药农把他称之为“活财神”,陕西汉中勉县张家河群众自发集资雕塑“天麻之父”汉白玉雕像并立碑铭记,湖北利川药农集资雕塑“黄连之圣”雕像并立碑铭记,利川市委授予他“利川市荣誉市民”称号。

从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委宣传部吴天文处了解到,2019年11月下旬,宁强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干部与相关企业负责人来到北京,为徐锦堂送上聘书,特聘他为宁强天麻研究所名誉所长。徐教授表示,继续为天麻事业出力。他说:“虽然我已经90岁了,身体不比以前好了,但我对宁强人民有感情,我还要尽力为宁强的天麻品种选育做些事情,提升天麻的品质,提高天麻带来的效益,争取让山区群众获得更多的收入。”

2019年11月下旬,宁强县有关部门为徐锦堂教授送上聘书


1970年,徐锦堂带领天麻科研团队从北京来到宁强,从此扎根山区,克服工作条件简陋、生活不习惯、经常步行翻山越岭等实际困难,潜心研究天麻有性繁殖课题。孩子出生了,他不在身边;妻子生小女儿难产,可当时正值菌种分离关键时刻,他选择留在宁强。1972年,徐锦堂终于成功研究出野生天麻变家栽技术,并在北京举办了六省市天麻生产座谈会,在宁强举办了西北五省区天麻栽培技术座谈会。 1978年,他研究的野生天麻变家栽技术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研究”获得陕西省1979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1975年,徐锦堂在陕西宁强县东风三队,向参加天麻生产现场会的农民讲解和示范天麻栽培方法。前排左二为韩省华的父亲韩保文 


为大力推广运用天麻有性繁殖科研成果,1976年5月宁强成立全国第一家天麻研究所。近年,宁强县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把天麻列为中药材的主导品种,引入权威科研团队,建立专家工作站,率先在国内规划建立了天麻种子资源圃、野生天麻保种育种基地、种麻繁育基地,并发展天麻菌种厂、种植专业合作社,天麻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还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学生为恩师题贺

image.png

韩省华在云南彝良县天麻博物馆与徐锦堂、周铉雕塑合影



       徐锦堂

       来源: 新华网  2017-09-18 

       徐锦堂,男,1929年出生,研究员,药用植物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后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工作。

       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研究50余年,在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黄连、天麻及猪苓的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彻底扭转了这些药材长期紧缺的局面,对中医药行业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的黄连栽培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通过多年研究,他试验成功了“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阴技术”,实现了药、粮、林、畜牧业四丰收的良性循环,造福了鄂、川、陕地区20万贫困农民,实现经济效益26亿元。1959年开始承担天麻野生变家栽的研究,成功研究出“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在陕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推广。天麻野生变家栽的成功,不仅满足了我国临床用药,还可大量出口创收。陕南20万农民,由于栽培天麻而脱贫致富,天麻栽培技术在陕西40个县推广,实现经济效益16亿元。为解决天麻多代无性繁殖后种麻严重退化、产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研究发明了“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使种麻得到复壮,产量进一步提高;为解决天麻产量不稳定的问题,反复试验、分离、筛选,鉴定出与天麻种子共生的紫萁小菇萌发菌,证明了天麻种子必须靠消化萌发菌才能发芽,发芽后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天麻先后与双菌共生完成天麻生活史,是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营养关系中一种新模式,成果已被载入了世界兰科植物研究史册。

       由于黄连和天麻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研究成果,被誉为“黄连之圣”、“天麻之父”。先后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该资料由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

  1984年,重上湖北利川县福宝山时,徐锦堂观察林下生长的黄连。

  1975年,在陕西宁强县东风三队,徐锦堂与张国栋县长采挖天麻。

  1999年,在陕西略阳九中金乡,徐锦堂和县委徐登奎书记在天麻采挖现场。

  2006年5月,徐锦堂在陕西略阳观察猪苓半野生栽培穴生长出的子实体。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