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陕西渭南:清代著名秦腔剧作家李十三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宋渭涛 李军民 时间:2020-08-24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宋渭涛 李军民) 8月22日,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渭南市摄影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一行5人走进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拜谒了著名秦腔剧作家李十三及其家族墓地,同时也观摩了李十三村的小康生活建设现状,天威浩荡、民风淳朴,会员们心怀感恩、一路畅行。

微信图片_20200824172725.jpg

你可能没听过李十三这个名字,但在陕西、山西、河南、四川这些地界,《火焰驹》《白玉钿》《春秋配》等优秀秦腔剧目,几乎是家喻户晓。他们便出自李十三之手。

李十三,原名李芳桂,出生在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李十三本是李家始祖的大名。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居住在华州的李十三为避战乱,举家搬迁到临渭区蔺店镇小钟寨村东二里地的一块地方住了下来,后来因为人丁兴旺人多成村,大家便以李十三称呼这个村子。李芳桂就出生在这里,他字林一,号秋岩,是清朝著名剧作家,也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秦腔剧作家第一人。2008年,李十三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5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芳桂年幼时聪明好学,却仕途不顺。从19岁考中秀才,到52岁第二次进京参加嘉庆四年庚申科会试。这一次,他虽被主考官纪昀批了“拟录64名”,但实际没有录取,考后,“截取皋兰知县”。但“截取”并不是实补在任,其实际结果与“落榜”并无二致。

李十三平时在家就是等待几年一回的科举考试,也帮家里做些农活,以图养活自己,闲来无聊就爱看戏,也是跟着场子乱跑,在古代我国并没有电影这些高级货,平时有钱人进院子看戏,他只能看些免费的皮影戏,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想上学真难,很多都是进了寺庙才能识字。十三毕竟是举人出身,真本事还是有的,加上自己努力,李十三的第一部秦腔剧本《春秋配》问世,并很快传遍渭河两岸。嘉庆四年 (1799年),秦腔著名艺人姚翠官将这出戏带到北京,在“双和部西秦班”公演,结果是红遍大江南北,先后被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剧与河南梆子移植演出。川剧后来将《春秋配》列为自己的传统名剧。

自此,他便完成了由怒指苍天诘问“苍天生我意如何”的落地举人,到以笔为枪的知名民间剧作家的蜕变。此后的10年间,《白玉钿》《香莲佩》《紫霞宫》《如意簪》《玉燕纹》《万福莲》《火焰驹》七部本戏先后问世,语言生动,剧情跌宕,《玄玄锄谷》和《四岔捎书》两部折子戏生活气息浓郁,诙谐有趣,这些作品是他生命最后的激情。

微信图片_20200824172738.jpg

在蔺店镇李十三村,摄影协会的会员们见到了三座李十三墓。村民解释说,在村里的那两座,是村子中部的始祖李十三与村子东部的李芳桂的墓穴,而村支部旁边的那座,是之前为了方便祭祀而建的衣冠冢。

道光20年,政府给李十三平反,并由清廷敕封开始建墓,从此官方正式承认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并荫及前第9代,第10代,第11代祖先,这样的荣耀对一个小小的举人来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总算是光宗耀祖。从政府给予的地位来看超过了作家蒲松龄。

微信图片_20200824172742.jpg

夕阳西下,和几个村民道别后,回首远望李十三村,村子大部分的村居是漂亮的,从人们的气色和言语交谈上了解到他们生活是美好的,期盼临渭区以及渭南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在李十三村秦腔剧作家李芳桂秦腔传承的力度,以传承更多的秦地文化给子孙后代。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