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伉俪情深,他们让汉字“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蒋肖斌 时间:2020-01-15

       很少有人知道,在王选院士的背后,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女性,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用的字形信息压缩方案,其实是由王选和夫人陈堃銶共同研究的;而系统早期所用的软件,也是出自她的创造。今天上午,陈堃銶教授捐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科研实物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陈堃銶(右)

  陈堃銶捐赠的13件套科研手稿实物,包含王选设计照排系统的手稿、首版《汉字信息处理》报纸样张、《光明日报》对激光照排首次报道的报纸、查字模胶片、字形功能清样等,是她与王选院士共同科研时所留下的最珍贵的物证,也是这对伉俪夫妻携手攻关、风雨同行的最美见证。

  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王选院士带领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现更名为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个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掀起了我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

  1953年,从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的陈堃銶,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4年之后,作为中国第一届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她留校进入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担任助教。北京大学成立了研发计算机“红旗机”的团队“红旗营”,陈堃銶在其中负责软件部分的培训与设计。在这个团队里,就有她未来的丈夫,同样留校参与科研的王选。

  1975年年初,陈堃銶参加了由北京大学组织的一项关于计算机应用的调研,得知“748工程”并告诉了王选,其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子项目引起了王选的兴趣。他和陈堃銶经过仔细分析,认定这是一个价值和前景不可估量的重大项目——要实现汉字的计算机照排,第一步就要解决汉字字形信息的存储问题。

  王选认为,当时国际上流行的二代和三代照排系统不适合中国国情,决策研制第四代——即激光照排系统,而且一定要使用“数字储存”的方式,但由此产生的数据量在当时看来非常巨大,无法存储到计算机中。

  王选在研究字典的时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汉字所有的笔画,可以划分为规则笔画和不规则笔画两类。对于撇、捺、点、勾等不规则笔画,他归纳出轮廓描述法,对于横、竖、折等规则笔画,则使用参数描述法。

  王选与陈堃銶反复讨论,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汉字字形信息储存方法。在不失真的同时,它需要的储存空间只是点阵储存方式所需的五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项“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比西方早了大约十年。

  在设计与试验压缩信息的同时,陈堃銶还负责设计整个软件系统。为了学习排版知识,陈堃銶仔细阅读有关排版的技术书籍,查阅了能找到的各类书籍的版面格式,并向印刷厂师傅虚心请教。

  终于,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了第一张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这是新中国第一张用“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整张输出的中文报纸;此后又成功排出样书《伍豪之剑》,并于1985年在新华社中实用成功;1987年《经济日报》使用这一系统,在全国首家“告别铅与火”。汉字激光照相排版系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系统,后来不仅风靡全国,也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


编辑:小树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