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国家教学成果奖|探寻渗透家国情怀工科育人模式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王格 时间:2019-06-19

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记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

█记者王格

2018年末,通信工程学院潘伟涛老师在朋友圈发表“网红”文章——《一个通信集成课教师眼中的中兴事件与选课》,文章不仅普及了集成电路课程的专业知识,还以中兴事件为切入点,呼吁广大同学将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发展跟国家的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西电人。

“一路雪山草地,一路战斗学习,终在延安窑洞迎来胜利曙色;半部电台起家,小布祠堂授课,红军无线电事业星火传扬……”2019年1月8日,由西电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历时近一年编排的大型原创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

4月22日,在2017级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学生《人民科学家颂——献给钱学森》的诗朗诵中,钱学森雕像揭幕。

“强调家国情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一流工程科技人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建校88年来,西电在面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时的答案未曾更改,“爱国”一定是毋庸置疑的C位。

找病灶,开良方,构建工科专业育人模式六重结构

“现在的工科专业育人还是有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5个不适应,主要存在于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制度环境和质量保障体制等方面。往往单纯地以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对一流工程科技人才所应具备能力的综合性认识不足,目标建设中缺乏必不可少的责任担当、理想追求和爱国主义的内容。”作为项目组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夏永林介绍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项目提出了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模式六重结构”。

该结构以西电红色基因为发展动力,坚持家国情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调整新兴学科专业,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前沿成果,开展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学生评价,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一流工程科技人才。

以此结构为基础,西电不断深入探索育人模式,呈现出了人才培养的“西电现象”,大批杰出校友在关键科技领域建功立业。2018年,《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无疑是对西电育人工作的一份肯定。

盯急需,立前沿,实施“教与学”的变革

家国情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担当之勇、人文之情,这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一脉相承。

“家国情怀在国家原始创新、引领前沿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凝练了家国情怀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共同目标”,项目组成员、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李云松说道,“我们充分利用了西电作为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的特殊背景,以及长期承担的大部分科研项目都具有国防背景这一鲜明特色,突破性地把学校的红色基因与专业教育紧密耦合,构建了科研和教学相互转化、直接育人和转化育人相结合的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路径”。

——盯急需,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在全国率先成立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置网络空间安全等一级学科,把前沿研究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

——立前沿,开展课程和教材建设。近8年来,学校出版教材293部,包括《现代电子装联质量管理》等一批结合企业需求、立足前沿的教材,信息安全专业等系列教材,以及《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等多部实验实践教材。同时,增加前沿课程,删减落后冗余课程,在2018年开设的《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开发实战》课程收到全校600余名学生报名,同步启动MOOC和在线课程。

——办书院,以文化教育促进专业教育。2013年成立终南文化书院,开设8门课,计16学分,在周末和假期组织开展经典导读、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2014年10月,“小满良仓”在西电学子张旺手中诞生。本着“找回土地和汗水应有的价值”,这一创业计划得以迅速发展。“不同于那些高科技研发的项目,小满良仓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扶贫的生态圈。它不是单纯的一个产品,小满良仓是一种模式,是一种思路,甚至是一种情怀。”团队成员何文鑫动情地说。

在以实践教学构建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中,西电通过学科竞赛、科技扶贫等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立足前沿、了解国情,充分发挥了学校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惠农的有益尝试,增强了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刘志镜教授团队的“农掌门”有之,大学生创业项目“小满良仓”有之,无一不是扎根中国大地,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了伟大的中国梦。

美环境,新思政,实现育人的链式迁移效果

2014年12月26日,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长征组歌》公演。

2016年7月2日,由深圳校友会捐建的“长征路上办学”雕塑揭幕。

2017年10月27日,西电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电子科技类博物馆正式开馆。

……

建立实物资料库、网络数据库等2个红色文库,建设电子信息博物馆、西电笔记和校史馆等3座红色展馆,建成长征路上办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4座红色雕塑,排演《长征组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高雅艺术,近年来,西电累计投入了3000余万元打造育人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全方位涵养家国情怀。

除此之外,学校还对思政课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夏永林介绍道:“我们现在叫‘四位一体’,就是依托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媒体等载体,成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探索以传承学校精神为特色的这样一个思政课创新模式。”编写思政课辅导用书16部,开辟社会实践基地32处,建立“西电小喇叭”等自媒体教育平台和“老夏说课”等专家微信公众号,受众覆盖在校师生7万多人次,让思政教育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

从保铮、肖国镇、梁昌洪,到段宝岩、郝跃、刘三阳,从公茂果、李赞、盛敏,到为渐冻人研发出“基于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轮椅”的人工智能团队、为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研发“秦盾”云加密数据库系统的马建峰团队、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与推广研发“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的刘志镜团队,从“天宫”总师杨宏、“嫦娥五号”总师杨孟飞、火星探测总师张荣桥,到近10年来,具有西电本科学历背景的毕业研究生有70%左右选择进入军工和国家重点行业企业集团就职……

爱国奉献、勇于担当的老一辈教师,感染了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创新自信、始终瞄准前沿研究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有追求有情怀的大学生培养;埋头苦干、甘于在关键科技领域默默奉献的校友群体,带动了大学生择业时做出符合国家需求的选择——在工科育人的过程中探索如何渗透进家国情怀教育,西电趟出了一条独具西电特色的路子,这一成果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其专业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成效良好,实现了链式迁移效果。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