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文化艺术界人士深情悼念刘文西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编辑2 时间:2019-07-10

刘文西追思会现场 魏韬/摄

贾平凹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

刘文西去世令我震惊和悲痛。我只说他的生命力顽强,能活百年,没想就走了。他是这个时代伟大画家,有那么多的名作存世,人又好,单纯,真性情,典型的大艺术家的气质。他的去世是陕西的重大损失,是中国画坛的重大损失啊!

赵季平 (陕西省文联主席)

刘文西的去世是陕西文化界巨大的损失。艺术需要传承,他虽然离开了人间,但其作品和精神源远流长。20世纪50年代,我上初中,周末经常去美协大院我父亲和石鲁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刘文西,他就是现在这样的装束。我当文联主席时,他是副主席。我们一起经常聊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深入生活的话题。他一直按照陕西文化界深入生活的老传统,在艺术里辛勤耕耘。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他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

萧云儒 (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

惊悉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先生仙逝,无任哀恸!

我与文西先生相交五十余年,今日一别,后会无期!

文西先生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践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竭诚地以自己的艺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文西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艺术高峰。他描绘延安时期和陕北父老乡亲的大量佳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他创立的黄土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哺育了几代美术人才,他的思想和艺术润泽了千千万万学子。

文西先生丰硕的艺术成果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将永垂青史!

文西先生永远在我们心中!

万祈光健老师、刘丹、山花及家人节哀!

高建群 (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

刘文西老先生大行,谨致无限哀悼之意。一个画家能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功德圆满了。刘老先生最值得艺术家们学习的地方,就是他以大地为师,以人民为师,在生活中去汲取创作素材,讴歌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这一点,刘老是一个楷模。他的足迹踏遍了陕北的山山水水,他许多个春节是在陕北度过的。致敬刘老,学习刘老!

崔振宽 (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西先生七十余年如一日,他从事美术事业的第一天,就在《讲话》精神指引下,砥砺奋进,不断前行,终于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一代大师,为新中国的人物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早在我上美院前,就为刘老师的作品所震撼,1958年刘老师调来西安,我就是他的第一代学生,虽然后来我画了山水,但始终受老师至真至诚的艺术精神的鼓舞,近年来随老师黄土画派的足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刘文西老师的逝世是我国美术事业的重大损失,悲痛之余,要在刘老师艺术精神鼓舞下,为中国社会主义美术事业而继续努力。

王有政 (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

恩师刘文西老师突然辞世,让我十分震惊!此前几次他曾病危,但每次都凭借着他的坚强意志挺过来了,6月29号我还与刘老师一起聚餐,为陈光健老师过生日祝寿,还一起照了合影,仅一周时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所敬佩的恩师刘文西老师就这样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呢?我不愿意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

刘文西老师是我们新中国美术史上一座丰碑,他一生坚持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立传,创作了大量歌颂领袖、歌颂人民的杰作,就其艺术高度和数量无人可及。他的辞世是我国美术事业的重大损失……

对刘文西老师来说,绘画就是他的生命,甚至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有那么大的成就,能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那么巨大的贡献,究其原因除了他的才华,视美术事业为生命这一点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刘文西老师是我一辈子的偶像,我要学习他那种视我们从事的美术事业为自己的生命的精神,也能为我们的美术事业添砖加瓦,作出我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郭全忠 (黄土画派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西先生不仅是我的恩师,还是我的亲人,他走得如此突然,令我非常震惊和痛苦。三四天前刘老师还召集我们开会,研究吸收几个新会员的事情,当天我们感觉他面色略有不妥,但是只要席间说起画、谈起艺术来,刘老师就神采奕奕。后来听说第二天他就不能进食了……在5月的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成立15周年庆祝大会上,他还做了发言详细地总结了15年来的工作。他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非常人能比。他去年还曾经在海南的301医院治疗,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可是他终于扛过来了,我们都特别高兴。回来不久,身体稍有好转,就下乡,去了华山、甘肃写生,春天还去了安康画速写,只要能动,他就在为艺术作奉献,时刻不忘人民,不忘艺术创作。艺术支撑他成为顽强的抗病斗士,只要画画,他就精神百倍,忘了他是病魔缠身的人,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艺术事业,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陕西艺术家们的骄傲,也是当代艺术高峰的代表,得到全国艺术家们的尊重。今天对于我,是亲人的离世,我哽咽难言。

赵振川 (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长安画派研究院院长)

刘文西先生的去世是我们陕西美术界乃至全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回顾刘文西先生的一生,他是1958年来到西安的,应该说是在西安度过了他创作最辉煌的时刻。我记得他是60年代画的国画创作《吴起会师》、素描《毛主席和牧羊人》等作品,反映了毛主席和中国革命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史,描绘了陕北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一种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他用中国化的方式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立起了一块中国美术史的丰碑,还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长期坚持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榜样,在中国美术界也是属于鲜见的、旗帜型的人物。我们对他的逝世,感到无比的悲痛,回忆起他的艺术成就,我们都非常认同他是丰碑式人物。他的艺术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包括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代表。

郭北平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位高产的激情型画家。

他最具代表性的宣誓词就是“为人民而创作”。画领袖、画人民,画老百姓看得懂的作品。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创作反映生活的鸿篇巨制是他毕生不曾懈怠的宿命,也感召和引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画家群体。他是一代宗师,也是时代的高峰。

我17岁上附中时开始接触刘文西先生。凡五十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真诚、他的信念和他的执着精神,这一切是先生留给我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愿恩师灵魂安息!

范华 (陕西国画院院长)

坚强的刘文西老师一次次倒下却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这次,我们每天盼望倒下的他再站起来,领我们到陕北去,到最美的地方去写生,去采风。可不曾想,噩耗传来,我双目泪水,陕西画坛失去了黄土画派的跋涉者,我们失去了一位恩师,好像茫然地丢了魂魄。

敬爱的刘老师,您休息吧,您也太累了。

我们将带领着年轻的一代画家,走上您多少次走过的陕北高原的沟沟坎坎。牢记您告诉我们的“陕北太美,永远也画不完”的教导,为陕北赞美,为陕西立丹青。

罗宁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陕西画坛无法估量的损失……刘文西先生是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大家,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徐蒋体系”中坚定的实践者和旗帜性人物,刘文西先生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今共60余年的各个时期,刘文西先生都有新作品享誉中国画坛。一位中国画家能在如此长时间跨度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创作能力,实属罕见,这得益于他强大的生命活力和旺盛的创作激情,得益于他过人的勤奋,更得益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他长期生活的陕西这片黄土地无尽的眷恋和热爱。刘文西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以长安画派称雄中国画坛的陕西美术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程征 (美术理论家)

刘文西是当代中国人物画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为了艺术,他来到这个世界。他的艺术生涯伴随着新中国70年美术发展的辉煌历程。为了艺术,他从不让光阴虚度,每一年、每一日、每一分钟,哪怕是最艰难的岁月,直至寝终。他以超凡的艺术才华和超人的艺术劳动,怀着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信念和中西兼容的风格,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发展史垒砌了一个坚实的新台阶,因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确切地位。他的具有史诗性的艺术巨制与无以计数的画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他是人民的艺术家。

宋亚平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我18岁就认识刘文西老师了,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好老师。他在生活上是一个非常节俭、严格要求自己的大师,他对每一个学生也是严格要求,孜孜不倦地传授艺术的精髓,刘文西老师在艺术上的成就,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并铭刻在心,我们永远怀念他,把他的精神传承发扬光大。

刘奇伟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刘文西老师在中国画改革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传统的中国画重写意而不重造型的准确,也没有一套科学的造型体系和训练方法。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后,人们惊叹为如影含镜,但西方造型注重的光影效果,由于中国画的材料工具限制特别是审美观念的差异,难以生搬硬套。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刘文西先生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和西方严谨造型的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体系,开创了国画的一个新时代。

王犇 (西安中国画院院长)

王西京老院长正在国外写生,得知噩耗后马上发来唁电,对我们共同敬爱的刘文西老师表达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缅怀!我们西安中国画院从王西京老院长到我,再到现在在职的80后、90后画家们,几乎全部都先后毕业于西安美院、都先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过刘老的耳提面命和言传身教,他为人民、画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一代人!1988年我在兴国寺老美院上大一时刘老师还给我亲手改过人物素描,我们开展“西安文脉”工程时,很多时候都是以刘老的大型人物组画为创作指导思想,来指导和激励画院广大中青年画家的。刘文西老师不愧为我们全体画家的导师和楷模,历史和时代会铭记他,作为学生和晚辈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张渝 (艺术评论家)

上世纪60年代,裹挟着《祖孙四代》登上中国画坛的刘文西先生,持之以恒,一直用接近幸福的方式,勉励自己。虽然早已从西安美院的院长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刘文西依旧是我们谈论西安美院、陕西画坛以及新中国人物画时,绕不开的艺术家。

如果一个艺术家总是和某段历史“狭路相逢”,那么这位艺术家的存在,便必定在艺术史中具备了形态学的意义。在刘文西的形态学意义里,我看重的是60年代的刘文西以及他那堪为经典的《祖孙四代》。因为,刘文西那时的作品不但有着自己的血水,而且毫无此后的“沾光”成分,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纯粹!

刘文西的意义有很多,而真正被挖掘出来的并不太多。我个人以为他的影响90年代以前就完成了。他的伟大在于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的遗憾在于没有走出那个时代。他晚年一直把自己留给过去了的时代,而不是未来。不过,即便如此,我依旧要强调,刘文西是新中国美术史具备重要意义的艺术家。在新中国美术史,尤其是人物画的创作方面,他的影响超过了与其同时代的很多艺术家。他的创作值得我们付出所有的敬意。

李玉田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在我许多的记忆里,有您数不清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您每次的批评,时刻给我的创作或学习敲响警钟,每一次的鼓励夸奖,都给我无穷的力量!您是我膜拜的偶像!精神的灯塔!我每次创作完一幅大的作品,都能得到您的种种教诲!这一次想请您给我参加展览的创作把把脉,定定调,又担心您身体,不忍心打扰,可是现在我连打搅您都不能了,连叫您一声老师都不答应了。

刘老师您真的走了,我恨自己不能为您尽点滴孝行以弥补万一,您十几年前教诲,玉田没有忘记,虽然常常自责没有做到位,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在奋进!而且还会一直努力奋斗下去!遗憾的是无能的我未能遂您所愿,今天只能在您灵前深深地鞠躬,略表寸心敬意!

刘老师我知道您不能再给我直接教诲了,我愿意化悲痛为力量,尽我一生所能,按您的“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创作精神努力深入生活不断创新求变,以创作更多的作品来回报刘老师长期以来的关心、爱护与帮助!把您的思想、精神传承下去,永远不忘您的恩德,不忘初心,从我做起,砥砺奋斗,像您那样一点一点干些实事,为中国画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刘老师永垂不朽,刘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超(西安美术馆馆长)

刘文西先生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刘文西先生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写实绘画改造中国人物画的典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刘文西时代。先生走了,带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刘文西先生是长安画派的最重要画家之一,是继石鲁、赵望云之后,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先生是“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坚定实践者。在有生之年,先生无数次的下基层下农村体验生活,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坚定支持者。在中国所有画家中,可以肯定地说先生是写生成果最丰富的。

刘文西先生又是黄土画派的开创者和旗手。先生从大学毕业一头扎进黄土高原,耕耘数十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甚至人们想起陕北的黄土高原就会想起刘文西,可以说先生成了陕北黄土高原的代名词。一个艺术家将自己毕生的情感融入一片土地,对土地上的人民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先生的作品中,体现了大师的造型功底和笔墨造诣,但更感动人的是其作品中渗透的那种说不清楚的浓浓的情感和温度。以形写神,以情动人,这个“情”字先生同样达到了大师的高度。

刘文西先生是勤奋的,也是谦虚的。记得2008年先生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约我去谈美术馆的事情,由于病痛折磨手指变形的情况下,先生还在病房里坚持画画,令我十分感动。先生说,一天不画画就难受。一句朴实的话,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对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级艺术家来说不容易。特别是美院的年轻教师告诉我,每次和先生在一起去外地写生,从早到晚的工作强度令年轻人直喊太累了,但先生乐在其中。即使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刘文西先生是谦虚的,在谦虚中又带有一股强烈的民族艺术自信。就中国画艺术本身探索创新来讲,先生是以一个学生的态度向古人学习向前辈学习向优秀作品学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中国画“穷途末路”说成为主流声音之时,先生坚定地认为中国画必将在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大家庭中大有作为,实践证明,先生是对的。当和西方艺术比较时,先生自信地告诉我,自己的作品完全可以和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相媲美,这是一个中国画大师应有的气度:谦虚而不失自信。

先生走了,为中国艺术宝库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留下了说不完的艺术故事,也为我们现在和将来的艺术工作者留下了力量和温度。愿先生在天堂再创作一幅百米长卷的“天宫美好生活图”给更多的在天堂的人们创造美好的世界。

天堂有了刘文西,天堂又多了一片美丽。

愿先生一路走好。

张红春 《悼念刘文西先生》                

刘文西先生走了。

中国、陕西美术界一个具有历史意义、代表意义的中西并蓄的大家,和他热爱的艺术事业,和黄土地,永别了。

听朋友说,2019年7日7日,刘文西先生在去世的当天,拖着病体坚持画完人生之绝笔画,委托贾平凹先生题款“中国声音人民同心”。相信他是有预感的。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仪式,用画笔,圆满一个句号,然后离开。以我人生、经历、学问的有限和浅陋,很难确定说这是走过还是完成,但先生对艺术的热忱、执着和成就,足以告慰初心,告慰他热爱的黄土地,告慰也同样热爱他的陕北人民。

与先生的交集,限于省文联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一些书画家朋友作品展览开幕式中。有几次5.23采风活动,有幸与先生一起。灰色中山装几乎是他的标志性行头,夏天则是白色短袖。每走一处,见有可画的景观人物,先生都会现场速写,他画速写,有时几乎是一笔画,锯齿样曲曲弯弯的线条一直不断地在纸上蜿蜒流淌,直至完稿。先生对陕北、对延安的感情,不仅见于他的画风和所画对象,他对延安的干部群众也都有一种亲人般的情谊。在延安写生和活动中,常见他给相识不相识的人画画。记得很清楚,我第一次见到先生,就得了一张墨宝。那是八十年代初在延安万花山的一次写生中,我还是个中学生,父亲带我一起参加活动,先生给我画了两幅四尺三开的画,一张设色头戴荷花的女孩头像,一张竹子,在晾干的过程中,头像不见了,就只留下一张墨竹。之后在西安工作,和先生一起参加省文联去延安采风活动,有五六次之多。先生虽然有时身体不大好,但都会坚持到底并时刻用心感受和体察。最深的印象,是他无论腿脚是否灵便,走路都要尽量的快,目光犀利、情感充沛,观察事物的细致入微和独特视角,直让人慨叹。一代大家,在已经享誉海内外并臻于艺术的顶峰时,仍旧保持多年来一如即往的勤勉与朴素,真让我们钦敬。

刘文西先生走了,但中国美术史上属于他的那颗星辰,将永恒闪耀。

2019.7.10于西安

文化艺术报记者 陈慧娇 赵梓希 整理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