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和与红色歌谣及《十送红军》 来源:未知 作者:吴元贵 时间:2019-11-15
11月13日下午,我和肖岚同志去南郑区五爱村,看望访问老民间文艺家孙伯和老师,叙谈当年收集整理发表红色歌谣的情况。并将刘志青教授刊有长篇文章《陕南歌谣《十送红军》的流传》的期刊《炎黄春秋》交给孙老师。孙伯和老师本月底是他93周岁生日,我们将届时为他举办座谈会,为他祝寿,得到孙老师的同意。 刘志青教授是汉中南郑人,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历史和我国红色文化,走访各地,考察史迹,四处讲学,出版专著。 刘志青教授对汉中的红色文化格外关注。今年走访了南郑、镇巴等革命根据地,对陕南红色交通线、巴山游击队革命斗争历史做了细致了解,带领中央电视台专题组到汉中市南郑、镇巴等区县采访录制专题片。同时,他查阅了大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报刊资料,对红色歌谣《十送红军》的收集整理发表过程和首创作者及作品流传等情况根由做了深入挖掘和梳理。其结论是《十送红军》歌词是陕南歌谣,最早收集整理发表这首歌谣的人是汉中的孙伯和先生等。孙伯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搜集整理陕南革命歌谣,后称“红色歌谣”。上世纪50、60年代孙伯和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百首红色歌谣,确立了孙伯和是陕南红色歌谣的最早收集者、整理者、发表者、传播者的地位。 刘志青教授在2019年第8期《炎黄春秋》期刊上发表长篇报道文章《陕南歌谣《十送红军》的流传》,对《十送红军》歌谣的出现过程就流传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廓清了《十送红军》歌谣的有关疑难问题。下边节录几段请大家阅读研究。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山里野鹿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 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木桌路边放, 桌上摆满送行酒,酒儿里边掺蜜糖, 红军啊!恩情似海不能忘!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 红军啊!万般离愁怎能消?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 包谷种籽红军种,包谷棒棒穷人搬, 红军啊,撒下种籽红了天! 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 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岩, 两只白兔哭哀哀; 禽兽也能通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 红军啊! 山里的红花永不败! 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 田里谷穗头弯下,田里鲤鱼翻田坎, 红军啊! 新米上市人去远! 八送红军八哥山,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远走,走远了财东要倒算!” 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 千军万马河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红军啊! 眼望江水断肝肠!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 台高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 红军啊! 这台名叫“望红台”! 1958年4月,《延河》杂志第4期发表魏钢焰《“陕南红色山歌”颂》一文,高度评价了该歌谣。6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现代民间文学丛书•革命歌谣选》,以《红军走后人心酸•十送歌》为题,收录孙伯和、刘守正搜集整理的《十送红军》歌谣。1983年7月, 陕西省汉中地区群众艺术馆编、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陕南革命歌谣选》,以《十送红军》为题,再次收录了孙伯和、刘守正搜集整理的这首歌谣。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