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装古人游长安,文旅融合如何实现新突破?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佳旭 蔡馨逸 时间:2024-02-26
半月谈记者 李佳旭 蔡馨逸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不少人为了看演出不惜跨市、出省,带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如火如荼的演出经济中,蕴含着观演体验、文旅休闲的新嬗变。 沉浸式体验:从“看景”到“入景” “开市喽……”巳时(10时),身穿唐代官服的迎宾侍者高声一呼,青瓦红柱的唐式建筑大门缓缓开启,穿着唐装汉服的人们鱼贯而入,盛世市井气象扑面而来。 这是“穿越”了吗?没错,来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脚下著名的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恍若开启了穿越大唐盛世之旅。 市井街巷中,小吃摊、酒肆、茶铺、游宴台等鳞次栉比,杂技、舞蹈、舞龙舞狮轮番上演;午时,上元安康踏歌台上,《霓裳羽衣舞》一展唐代艺术华贵之美;申时,身背经笈的“唐玄奘”缓步上前,向游客询问西行的道路;夜幕降临后,一场沉浸式实景游戏《大唐永不眠》开启,游客变装成为古人,跟随“狄仁杰”“上官婉儿”“孙思邈”等唐代名人共同游历“长安”,解锁剧情任务…… 主题街区在2.4万平方米商业空间里,注入知名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和唐朝市井生活文化,融入特色演艺、沉浸游戏、小吃餐饮、主题文创、换装街拍等多元文旅业态,让游客所见所闻、所玩所乐,尽是唐风唐韵。 “这些年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走马观花式’‘购物式’旅游频频被游客吐槽。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把文化融入旅游,让旅游更有内涵,更有品位。”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建设运营方、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涛说。 “2022年开业之初,我们还是按照传统商业街区策划,文创和餐饮依然是重头戏,演出只是商业的配套。但从游客体验反馈来看,受欢迎的是场景和演出。我们迅速迭代升级,突出真实的沉浸式旅游体验,一下子受到游客的热捧。”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项目负责人邹林丰说。 为了让街区场景内容趋近真实,团队对唐风唐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唐食、唐饰、唐乐、唐俗、唐礼、唐舞等十几类内容。 从“看景”到“入景”的旅游体验变化,不只发生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在西安,从城墙的科技展示,到大明宫的考古探索,再到大唐不夜城的互动演艺,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文物遗存,连接传统与时尚的文旅产品比比皆是。 演艺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观察近几年演艺市场发现,在春节、国庆节等假期期间,95后消费占比超过30%。”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朱敏说。 参与感是年轻人的观演新需求。为提升参与感,许多演艺单位突破“你看我演”的表演方式,以沉浸式、互动式作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多的演出活动走出传统剧场,走进景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老建筑等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到环境式剧场,再到如今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演出越来越强调互动和沉浸形式上的创新,使演出和剧场的时空关系、观演关系得到重新定义。”朱敏说。 游客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观看唐风演艺《胡姬酒肆》邹竞一 摄 跨城观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热干面、小龙虾、茶饮……结束武汉之行的高女士在朋友圈一连分享了几幅美食照片,此行是她2023年第二次跨城观看演唱会。“之前没去过的城市会借着观演机会好好逛逛。”高女士说。 “带上帐篷、食物等各种装备,一路开车到音乐节,一家人把帐篷往草地上一扎,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休闲娱乐。”朱敏说,这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消费新趋势。 白天看景色、晚上看演出成为众多游客的出游选择。为应对增加的客流,《长恨歌》《又见敦煌》等旅游演艺纷纷增加演出场次。作为国内首创的唐诗主题夜游项目,2023年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上榜“江苏热门景区TOP10”;成都夜游锦江推出首部沉浸式剧游《望江犹记锦官城》,打造“锦江游船+汉服体验+沉浸式剧场”游览体验…… “观众对演出品质和观演氛围提出更高要求,推动演出行业提质升级。”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节目部部长高誉元表示,陕西大剧院和西安音乐厅还通过一定的惠民补贴和惠民音乐会、艺术讲座等,吸引更多人走进剧院;对于外地观众,则启动了“看演出来西安”活动,观众凭机票、火车票等,可兑换肉夹馍、酸梅汤等特色小吃和汉服妆造优惠券。 游客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观看唐风演艺《万邦来朝》邹竞一 摄 如今,西安常态化的旅游演艺有近20场,话剧、舞剧、歌剧等各类精品剧目每周都在上演。从常演不衰的《长恨歌》探索古典诗词的实景表达,到最新出圈的《无界·长安》用非遗文化适配当代审美,再到现实主义话剧《延水谣》展现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演出风格各异,但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深深扎根在土地和群众中。这是它们大获成功的共同秘诀。 朱敏认为,促进演艺产业要素集聚,要形成集演艺资本、人才、项目、商业、艺术、娱乐、时尚等多种要素为一体的新型演艺生态,走内涵式、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丰富演艺产品形态,提升演艺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 编辑:晓佳上一篇:比起花式养生,健康生活更有性价比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