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反向旅游”到底是不是机遇?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洁琼 樊思雨 时间:2024-02-26

  今年春节8天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这4亿多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不少“挤”在各大热门景区里,但也有人避开“人从众”,晒出了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
  有人返乡听大戏,有人到古镇里品非遗,有人来到县城看灯展、品美食,也有人只是找个好水好风光的地方安静独处……“避热就冷”,反其道而行,避开人潮汹涌的热门景点,“反向旅游”成了今年春节不少人的选择。一些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小县城、小镇、村落成为“反向旅游”目的地,迎来大批游客。
  这些“反向旅游”目的地,何以吸引游客驻足?
  关键看什么是“反向”,游客到底想要什么。相对于打卡著名景点,不慌不忙深入充满烟火气的市集、菜场、寻常巷陌是一种反向;相对于马不停蹄的跟团游,不计划、不赶趟、不打卡的“漫步式旅游”是一种反向;相对于在大城市花销高,去性价比高的小城市放松身心也是一种反向……所谓“反向”,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归本真,游客为放松身心,享受自然风光,体验文化美食等出游。
  能吸引人驻足的地方,一定契合了其某种需求或者向往。表面上看,触发游客开启一段“反向旅游”的,可能是当地的一串烧烤、一碗粉,可能是与某地相关的一部影视剧、一场演唱会,甚至可能只是网友的一个推荐视频。但实际上,是旅游目的地给游客带来了他们想要的体验。比如当地的个性特色让游客的旅程更有记忆点;性价比高,让游客能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服务;一些网红博主展现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让人心向往之等。
  这种“反向旅游”热潮,为小众旅游目的地带来无穷机遇。但旅游是一场双向奔赴,远方有“诗”才能吸引人前往。能不能抓住机遇,还要看各地能不能将文旅这首“诗”写好。
  那些能够持续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除了不断被强化的独特性外,还有顺应游客需求不断提升的旅游服务,和不断丰富的旅游资源等。试问,有人跨越数百公里奔着一口美食去了一个地方,结果当地交通不便、住宿不便、通讯不便,除了一口好吃的,没有其他值得留恋的东西,甚至还遭遇了“黑导游”的强买强卖,“黑出租”的宰客、威胁,他还会再去一次吗?社交平台上,还会有网友强烈推荐吗?
  机遇,有时其实是一场大考。流量时代的文旅热潮,很多时候在爆火前都无迹可寻。能真正抓住机遇、接住流量的,必然是那些能够让游客满心欢喜出门,心满意足回家的地方。
  唯有回馈好每一份远道而来的热情,才能真正出圈,才能抓住机遇。

新华网记者:李洁琼 樊思雨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