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当心“考证乱象”毁了新职业的形象和前景

来源:舜网 作者:冯海宁 时间:2022-03-07

黎青/绘


  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心动”,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然而,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乘虚而入”,不仅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也难以辨别。(2月28日《工人日报》)
  通过培训考证,为新职业从业者加持,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新职业培训“变味”了,比如,培训机构“代考包过”,这意味着劳动者没有学到真本事,新职业证书也没有含金量。再如,同一职业培训不仅培训内容各不相同,而且证书五花八门,令人难辨真伪。
  职业培训市场上的“考证乱象”之一,是培训机构以夸大证书含金量且易于获得等方式忽悠劳动者掏钱考证,当劳动者掏钱报名就可能上当受骗,培训机构要么“失联”,要么提供的证书没有含金量。这种乱象不仅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且损害新职业形象,不利于新职业健康发展。
  任何一种新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业者要有“货真价实”的职业技能,如果持有职业证书,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对严格的职业考试,即新职业只有规范化才能可持续性发展。新职业培训一旦出现类似于“卖证”“买证”,市场对新职业的认可度无疑会降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无论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角度,还是从维护新职业形象角度,或是从规范职业培训市场而言,都应该对“考证乱象”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比如,规范新职业培训。虽然人才评价权放归市场,但市场乱象丛生时,“守夜人”该出手时应出手,对广告宣传、培训内容、证书等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管理。作为劳动者如果想从事新职业,也别想着混个证书“躺赚”挂靠费,而是要真正掌握新职业所需的技能,并且擦亮眼睛看待新职业培训。
  作者:冯海宁 来源:舜网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