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 爬树课”何不推而广之

来源:东方网​ 作者:邓海建 时间:2021-12-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最近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爬树课”。8日下午,学校第一节爬树课顺利开课,在老师指点下,不少同学顺利上树,重温童年时的乐趣。爬树课属于杭电第二课堂系统上的劳动课,也是算学分的。消息一出来,立马爆满。(12月9日都市快报)
  戴头盔、扔豆袋、系绳扣……数秒飞上枝头树梢,瞬间化身“人猿泰山”。这样的爬树课,确实很有意思。爬树课受欢迎,说到底,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性”。无限风光在险峰,向上、再向上,换个视角看世界。爬树谈不上征服,倒更像是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一则,在后风险时代,我们的避险能力似乎越发钝化。暴雨、地陷、地震、雪灾……生存能力的训练,可能终生用不到,但用到就是关乎人命。爬树这样的技能,很有必要重拾起来。
  二则,因为运动与劳动的风险显然要高于禁锢在室内的学习,因此,基础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很少愿意做“冒险”的事。长跑不敢跑、跳高不敢跳,生怕出事了“被闹”。从这个意义上说,爬树课首先拷问的就是校方的胆量。千百年来,古堡秘境的传奇,灵山秀水的野趣,是激发人类不断向未知迈越的澎湃动力。让孩子接触自然、沉迷自然、思考自然,这是个体成长的小课题,却是人类文明的大课题。
  倒不是要为爬树课吹多少“彩虹屁”,而是在高校教育创新的版图上,我们应该给与其更多返璞归真和奇思妙想的机会。往前走,就要敢于创新;向前看,就要善于创新。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某种意义上对应着时代与国家的“脑洞”和“创意”。中华文明发轫于农耕文化。“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勤与劳始终不能分家,而劳与识更有着深厚渊源。因为一切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说到底,都来自于最宽泛意义上的劳动实践——改造自然的劳动、改造社会的劳动,改造人类社会的劳动。攀爬躬耕,渔猎稼穑,这些传统的修为,是人之所以成人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质朴而丰盈,澎湃而真诚。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把孩子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室内解放出来,锻炼胆识、野蛮体魄,战胜恐慌、超越极限,在生活教育的逻辑下感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温度,这是教育的创新,更是指向创新的教育。这些年,天津大学的“恋爱课”、广州大学的“生死课”、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的“新女性课”……若能见贤思齐,大学可能更像个“大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有益有趣的“爬树课”,何不推而广之呢?
  作者:邓海建 来源:东方网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