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设圈”“绘圈”“娃圈”是“圈地自萌”还是“圈钱游戏”?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时间:2021-11-15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年轻人中风靡的“设圈”“绘圈”“娃圈”“名人效应”“逐利冲动”和“饥饿营销”等套路交织,天价商品吸引了一些人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甚至借贷消费。7万元一幅画、50万元一个人偶娃娃……如此高价格的“定制产品”,已成一些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争相追逐的对象,曾有未成年人6个月花了70万元。
  利用天真为“交易”背书,这钱也忒好挣了!
  老实说,如果不是有报道呈现,我都不知道“设圈”是什么。所谓“设”指设定、人物形象设计,就是根据设定画人物图像等,而“设圈”的人会将自己想象、创造的虚拟人物当成孩子一样养成,叫作“养娃”。
  这本来无可厚非,谁还没年少无知天真浪漫过,谁还没寄情于某个人物形象乃至虚拟人物过?问题在于,以此类人群为目标客户、以此类幻想需求为“资源”集合起来的“设圈”市场,游离于正常的市场规则之外,存在种种以未成年人为韭菜的贪婪收割行为。
  圈子商业化严重,哄抬价格成为惯用的营销手段,在各类卖家、博主的助推下,画作被炒到高位是常事。由某“大神”制作的成品娃娃,在某平台起拍价原为1000元,出价次数高达200多次,最后被拍到50多万元成交,令人咋舌。某些高价画,不能商用不能传播,且艺术价值平平,却能大卖特卖,未免怪异。
  说白了,这是专为年轻人特别是未成年人设定的“圈”,目的是收割。利用低龄人群的天真为“交易”背书,这钱也忒好挣了!
  小众文化不应靠价格“出圈”
  当下,小众文化蓬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多小众文化爱好者将兴趣爱好转变为个人职业也值得鼓励和提倡。但符合市场规律的良性发展才能延长职业生命周期、实现行业持续发展。
  小众圈层交易的参与者往往以年轻群体和未成年人居多,在缺少专业的鉴赏能力、尚未形成成熟消费观念的情况下,难免会陷入逐利者的营销套路,出现冲动消费、拜金消费的情况。以“绘圈”为例,其圈层交易的产品以定制画稿为主,通常情况下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协商结果为准。在缺少价格标准参考的情况下,一幅画稿的成交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产品的实际价值更是难以衡量。
  玩文玩的都知道,文玩领域有“鬼市”,是指卖家和玩家在夜幕下自发形成的市场,后来也成为合法市场的一种。而“设圈”“绘圈”“娃圈”所衍生的市场,堪称真正的“鬼市”:不受监管,不受市场规则约束,超越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却玩得风生水起,让利益群体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市场要存在下去,应该“拿到”台面上来,按照市场规则公平透明地运行,接受监管。
  小众爱好亦须规约
  大众监管并非“折翼”小众爱好,而是为其保驾护航。若任由乱象蔓延加剧,小众爱好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无法基于合理的商品价格与合规的交易流程构建起合法的交易关系,“设圈”在未来所要遭遇的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相关部门的监管不能缺席,可以通过督促小众爱好者们聚集的平台建立起敏感词监测机制,根据此类交易行为的特征出台规范细则,给予该类商品定价更多指导和监管,严厉打击产权侵犯、虚假宣传、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给小众文化创造更好的发育环境,同时保护好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小众爱好值得尊重,“圈地自萌”无可厚非。不过,小众爱好与文化的发展不能一味野蛮生长,要谋取良好的业内氛围和长远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圈内”反思自律破当局者之迷,“圈外”关注干预行旁观者之清,让大众监管用完善透明的规则给小众爱好提供保护与支持。

据中国经济网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