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技术不能充当耍滑偷懒的帮凶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田闻之 时间:2021-07-30

请人替课、代人签到,可以说是大学校园里的常见病,岂料,最近更曝出“机器代刷”现象。某地公安侦破的全国首例“付费刷课”案件显示,市面上有不少“黑客工具”通过对正规慕课进行数据抓取及破解,实现“刷课秒过”“考试改分”“提取试卷”等功能,而购买该服务的大学生遍布全国。
  科学技术迭代,教育理念升级,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国内慕课自2013年起步,目前相关平台上线课程数量已增至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天南地北的学生都能“同听一堂课”,突破了以往“必须到场”教学的地域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院校间的学科差距。然而,“刷课平台”从中钻营,大肆兜售什么花四五元即可“完成课程”,掏一两百元就“包过期末考试”,助长“不学而过”“花钱买分”,不仅浪费了优质教学资源,让一些自制力不强者荒废了学业,更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
  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享受着便利,也要警惕其中隐患。尤其教育领域,由于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巨额的利润空间,一直是技术开发的风口。也因此,一旦管控稍有漏洞,就会乱象滋生。刷课平台侵扰慕课是一例,还有各类拍照搜题软件被异化为“抄作业神器”,作业打卡类APP被嵌入儿童不宜信息,不一而足。
  这些年,对技术应用跑偏现象的反思不少,家长和学校亦在严防死守。从实际情况看,要形成真正威慑,还得管得更严一些。以“付费刷课”为例,给在线教育平台弥补漏洞,打上技术补丁固然必不可少,但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严惩背后作恶之人更为根本。无论是加大惩罚力度、列入行业黑名单、直接下架封停,还是明确定罪量刑标准,都得让违法违规者感到得不偿失,才可能倒逼其收手。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也是一个需要敬畏的行业。堵住技术应用跑偏的窟窿,才能让技术成为年轻学子成长的助力,而非偷懒耍滑的帮凶。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