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祠景区:追寻史圣风骨 探寻文明脉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9-0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司马迁祠景区地处芝水、澽水、黄河交汇处,黄河湿地东带,是为纪念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而建的祠,也是一处集朝圣祭拜、历史熏陶、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景区现如今建设有司马迁祭祀广场、十二本纪景观园等,保存有九十九级台阶、献殿、寝宫、宋塑司马迁坐像、元修司马迁墓等珍贵遗迹,并设有史记大讲堂、铁笔写春秋、千秋太史公、史记纪念馆、风追司马廉政教育等展馆,全面展示了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史记》的时代价值。 位于司马迁祭祀大道两旁的十二本纪景观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分为五帝文化、夏文化、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包括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楚汉文化(包括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吕后文化、文景之治文化(包括孝文本纪和孝景本纪)、武帝文化九个景观区。景观园区以直观明了的石雕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配以景观小品、文字及绿植,各部分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贯通。游览十二本纪景观园,可以使人徜徉于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中华古老文明。 广场上的司马迁铜像矗立眼前,塑像用青铜铸造而成,高十二米,寓意《史记》中的十二本纪。重二十六吨,合五十二万两,寓意《史记》共有五十二万字。塑像融写实与写意为一体,韵势兼备,气满神真,面部清瘦睿智,造型传神达意,表现了司马迁刚直不阿、幽而发愤、秉笔直书的精神和气节,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庄严和肃穆。 移步前行,祠下伴绕着一条小河,古名陶渠。因汉武帝当年在此采到灵芝草而改名“芝水”。芝水上有一石拱桥,为杨虎城将军1936年所建,名曰“芝秀桥”。跨过芝秀桥,迎面一座古牌坊,匾书“汉太史司马祠”,款题“光绪十二年夏四月榖旦,钦加同知衔特授韩城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王增琪重修”。 穿过木牌坊拾级而上,高台上是一座三开间的大门,额题“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大门是20世纪70年代从韩城古城的东寺迁移到这里。 司马迁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此后,宋、元、明、清历代曾多次对司马迁祠进行修葺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整体格局。 整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共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最后一台是司马迁墓。司马迁祠墓东眺黄河,西枕梁山,芝水伴绕,绿树掩映。 登完九十九级台阶,来到祠院门口。祠院内古柏参天,青烟袅袅,坐西面东为三间献殿和三间寝殿。献殿正中有石雕供桌,供桌两旁有联:“史学传千古,神威镇一峰”,上“文史祖宗”的牌匾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穿过献殿,寝宫里供奉着司马迁塑像。这尊塑像,司马迁身着红袍,长须飘拂,双目平视,神态坦然。细微处头颈稍侧,北望着10公里外的苏武墓。祠墓区内有60多通石碑,多为历代重修的记事碑和文人墨客的吊咏刻石,当中有三通最为有名,分别为梦碑、河渎碑、郭沫若题碑。 司马迁墓在祠的寝殿后面,为砖砌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系元代修建。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如巨伞护盖。墓前竖立着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司马迁祠已成为中华儿女心中的“文史圣域”,如今,韩城市正上下一心推动司马迁祠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以赴让“史记文化”焕发新彩,让韩城这座镌刻着千年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编辑:佑怡 责编:李彦锋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长安夜·我的夜”第五届夜游嘉年华夜读主题活动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