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旅 >

山沟之水“上”高塬

来源:白水县委宣传部 作者: 时间:2024-07-10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白水,是一座因水而得名的县城,境内的白水河在该县境内流长60.4公里,似乎就是为白水而生。白水河流经的这个区域,是秦朝郡县制下的白水,是现在的渭南市白水县。

640.jpg

白水县林皋湖国家湿地公园

白水因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交接地带,少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地貌,境内遍布大大小小1000多条沟壑。白水河和北洛河从北向南过境落差达到330米,还来不及滋润这方土地的时候,就川流而过,局部少水总是这方土地的现实存在。

为了利用好境内的水源,白水县决定,把水从山沟引向高塬。

1958年3月30日,白水县《跃进日报》刊发一条报道,《我县将兴修一条大型跃进水渠 灌地二十多万亩》。

2.jpg

白水县《跃进日报》 

1958年第106期《白水报》报道,《跃进渠万人大誓师 作出了九九水上塬的庄严决议》。

白水跃进渠,从1958年4月奠基,到1971年年底大坝竣工,通水灌溉,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历时14年。最多时14个民兵营参与,上万人同时上工地,个中艰辛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这条跃进水渠,后来扩建成林皋水库,犹如一棵大树,地下根系把水带到白水干涸的土壤里:水从塬边干渠送到塬面干渠,输到9条支渠,再到干斗、支斗,流入总长度220公里的820条分引渠后灌溉良田,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因为有了水,白水人民开始发展苹果产业,变身响当当的“中国苹果之乡”。   

兴水利,惠民生,守安澜。

把水从低处引上高处,在现在已不是难事了,可能一个水泵就能解决。但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们来说,除了难,还是难。但,白水人铆足干劲,誓将白水河水引上塬去。

1958年7月8日,跃进渠万人誓师大会召开,“水不上塬誓不休。”“每天出勤不旷工,要和悬崖作斗争。”……一句句响亮的口号点燃了参建群众心中的一团火,他们组成了“子龙排”“桂英班”,以“战通宵”“大突击”的气魄,打响了这场以水兴县的大会战。

经过两年的超常规努力,引白水河水上塬的跃进渠工程竣工,但因施工技术未跟上,行水13天后,渠道和涵洞时有垮塌。本应立即解决修复的工程,因为恰逢困难时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直到1962年年底,白水又开始申请对跃进渠技术进行“补课”。1966年,根据勘察报告,经省市水利技术人员调查讨论,提出了在跃进渠工程基础上兴修林皋水库灌溉工程的方案,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1万亩。

3.jpg

湿地公园边梯田

1966年,林皋水库建设工程开工,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涵洞开挖衬砌和倒虹工程。1967年冬,水库正式开始施工。1971年12月林皋水库灌溉工程完工,缩短了塬边干渠距离,提高了控制高程,极大地扩大了灌溉面积。

在引水上塬工程中,白水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吃的椽椽、架的辕辕、枕的砖砖、铺的秸秸”,他们遇山挖洞、遇沟打坝、沿山开渠,用镢头、笼担、手推车筑起了造福子孙的水利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水利设施的发展和进步,水库的综合利用价值不断释放,从跃进渠到林皋水库,从林皋水库到林皋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响应“绿化祖国”号召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座因一条河流命名的县城,也因水而新,依水而兴,一泓清水润泽着大民生。

一座水库,惠及一方百姓。一座湿地公园,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4.jpg

湿地公园冬日景观

保护水资源,让生命之源不断流淌。在水资源保护利用中,应尊重自然,科学规划,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注重统筹当前与长远,协调整体与部分,既考虑环境治理问题,又考虑群众生活所需,做好保护修复的同时兼顾合理开发。

林皋水库的建设利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之路,描绘了一幅水波粼粼、烟波浩渺的美丽画卷。

算好生态账,绘就青山绿树新画卷。对自然资产的数量和情况做到知根知底,精打细算每一笔“生态账”;同时,还需要算好“民心账”“问题账”“长远账”,让生态“黄金屋”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林皋湖等水利工程建设利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算好“经济账”“生态账”“民生账”,从源头上抓好湿地公园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整体治理,全方位推动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构筑起了湖光山水、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

改善水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美家园。加强管理和控制污染源,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建立完善的河湖管护责任体系,并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做好河湖生态保护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jpg

湿地公园一角

如今,林皋湖国家湿地公园里已发现白天鹅、黑鹳、苍鹭等16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漫步公园,鸟语阵阵,花香扑鼻,绿荫大道赏心,水间木桥悦目……优质的自然环境加之地方政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举措,引得四面八方游客前去观光旅游。

来源:白水县委宣传部


编辑:佑怡           责编:李彦锋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