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旅 >

一座山,一座关,一支老腔唱千年

——2023“光影中国”影像采风行走进渭南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3-09-25


巍巍华山,层峦叠嶂;

悠悠潼关,千古风华;

黄河老腔,慷慨万千……

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陕西省渭南市,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近日,2023“光影中国”影像采风行走进渭南,实地采访调研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座山,聚网上“火”,助人气“旺”

秋分之时,陕西渭南的西岳华山群峰耸峙、云雾缥缈,如同一幅壮美的水墨丹青。


云雾缥缈的西岳华山 邱活摄

云雾缥缈的西岳华山 邱活摄


“大家好,我是孟钊杰,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条沉浸式的华山一日游路线……”今年39岁的孟钊杰是土生土长的华山人,也是华山景区的一名商户。3年多来,他累计发布1000多条关于华山的短视频,长期直播华山美景。山间的云海、日出、飞瀑……一一被他拍下,通过网络传向世界,同时也为他带来了120多万粉丝。

“直播间里大家问得最多的,是华山的旅行攻略。”孟钊杰还记得有一位西安的粉丝正犹豫来不来华山,在直播间看到华山天气转好便立马出发。“后来这位粉丝正好赶上华山云海,非常高兴。”


华山脚下的西岳庙是古代祭祀华山的主要场所。邱活摄

华山脚下的西岳庙是古代祭祀华山的主要场所   邱活摄


“去年一年,我们在直播、短视频平台的交易额已接近1000万元,占全年总销售额的8%左右。今年有3场直播单场售卖都超过了100万元。”赵霄汉是华山西峰大索道短视频平台官方账号的运营管理员,这几年间,他和团队在华山西峰做了近700场直播,发布短视频近千条,直播间最高有近6万人同时在线。“我们会在直播间讲解华山旅行攻略以及最近的一些优惠活动,观众往往看着直播就会直接下单购买。”

在直播中观看,在观看中体验,在体验中消费。直播与短视频业态的兴起,构建起了主播+游客共同参与文旅体验的全新生态。

近年来,渭南市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体验式、互动式文旅活动。今年6月至8月,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知名短视频平台合作,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华山为主题的短视频大赛。两个半月时间,共收到创作视频8658条,总播放量达2.507亿次,进一步带火华山人气,华山游客量一路“高歌猛进”。在8月3日华山景区2023年购票登山人数就已突破200万人次。


一座关,用供给“新”,促产业“兴”

“潼关城两头尖,北靠黄河南靠山;蝎子山凤凰山、麒麟送子砚台山……”在渭南市潼关县博物馆,馆长朱红斌情不自禁吟唱起了这首当地民谣。

“三河交汇,潼激关山”。如今的潼关县博物馆就矗立在渭河、洛河、黄河三河交汇之处的高台,其建筑风貌基本复原了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山河一览楼。站在观光平台上极目远眺,只见表里山河、气象万千。


潼关县博物馆建筑风貌基本复原了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山河一览楼。邱活摄

潼关县博物馆建筑风貌基本复原了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山河一览楼   邱活摄


关是一座城,城是一道关。

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潼关城始建于东汉,隋时南迁,已历千年。潼关位于关中平原的最东段,地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之交,境内沟壑纵横,地势险要。

在历史上,潼关是三秦大地东大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此,文化积淀深厚。“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谯楼晚照、道观神钟,这便是潼关壮美的自然与人文风貌写照。”朱红斌介绍说。

历史气象,时代气度。

近年来,凭借潼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渭南积极打造潼关古渡口、潼关古城等文旅项目,让潼关历史文化及黄河文化精髓集中体现,积极吸引八方游客到来。

在潼关古渡口景区,来自重庆的游客张文正在“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的楹联下拍照留影。“华山之前已经登过,这次又来渭南正好到潼关看看,凭栏怀古,意境深远。”


雨中的潼关古渡口。邱活摄

雨中的潼关古渡口   邱活摄


一支老腔,用性情“真”,传子孙“唱”

“天下黄河十八弯,宁夏一弯到潼关。风儿吹,月亮转,东岸转到西岸边……”

在潼关古渡口,高亢激昂的黄河老腔正在唱响。“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帮腔满台吼”,原生态的唱腔粗犷豪迈,宛若黄河奔流不息,撼人胸腑。

黄河老腔,起源于潼关境内的黄河码头船工号子,最早用于皮影戏的伴奏、演唱,从汉代至今经过千百年的演绎。如今黄河老腔已脱离了皮影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形成了一种“说唱+表演”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艺术团是2009年成立的,成员都是潼关当地的村民。”陈孝宽是潼关黄河老腔艺术团的团长,当年他四处组织民间艺人组成艺术团,“就是为了将黄河老腔一代代传唱下去。”十多年过去,潼关黄河老腔艺术团去过全国多地演出;不仅演唱传统曲目,还与时俱进地创新演唱内容,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引起强烈反响。


潼关黄河老腔艺术团成员都是当地村民。王哲摄

潼关黄河老腔艺术团成员都是当地村民   王哲摄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代代守护,赓续发展。

“我们已经老了,但黄河老腔会继续唱下去,现在我经常去学校教娃娃们唱。”年近古稀的艺术团成员薛银照唱了30年黄河老腔,从2017年开始,在潼关县教育、文旅部门关心指导下,他和其他艺术团成员到幼儿园、小学培养“黄河老腔少儿传承团”。“到现在已经培养了400多个娃娃,喜欢老腔、学老腔的娃娃们也越来越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黄河华山,家在渭南”。从西岳华山到天险潼关到黄河老腔,用新业态盘活文旅资源,用新项目拓展文旅空间,用新形式传承文化形态。统筹谋划、因势利导的渭南正用“文化纽带”牵引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图文统筹:史鹏飞)


编辑:大风           责编:姜琼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