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美食】宝鸡麟游荞面饸饹 来源:宝鸡学习平台 作者: 时间:2020-11-10
陕西宝鸡麟游县有一种以荞麦为原料的美食——荞面饸饹,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远离家乡的游子和身在家乡的人们,并备受各地游客青睐。 饸饹,又叫河漏,是以豌豆面、杂豆面、高粱面、荞麦面等为原料的一种面食。其中荞麦面最受欢迎,因此,荞面饸饹自然成为饸饹的代名词和招牌。 关于饸饹有着许多美好传说。相传,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倾国倾城、美若天仙,下诏纳妃。妲己就由其嫂护送,途经获嘉下榻于此。妲己之嫂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对妲己不利,连忙下厨用粉做了一碗面并附驱邪镇魔之术,还未端至跟前,就发现九尾狐狸精与妲己肉身合二为一,惊恐之余便知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喃喃自语“活啦,活啦”,于是演变成今日之称。 西晋时期,刘伶被罢官,流落至获嘉亢村,开了一家饭馆,他另辟蹊径,竟将妲己被害时吃的“活啦面条”定为自己饭馆的特色之一,门口悬挂传说,食客日益增多,其妻心思缜密,求医引据,在搅饸饹的卤中加入三十六味中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成为当时的绝世佳肴。 饸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元代诗人许有壬吃饸饹时感慨良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文采飞扬的赞美诗,其中“银丝出漏长”则指压饸饹的情形;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割……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清代以后,地方文献或多或少均有相关记载,内容大同小异,但皆指同物。 饸饹有着与众不同的工艺,因荞麦面黏性不够高,捏在一块的面团较酥软,难以做出理想的荞面饸饹。鉴于此,人们在制作过程会在荞麦面里掺少量的小麦面,两样面粉翻动搅匀,取长避短,互相融合。其做法与小麦面大同小异,先将面和好罩住,较软为宜;接着清扫饸饹床子(木制或铁制有许多圆眼的工具)的里里外外,内腔须多擦拭几遍,确保干净无杂质;然后将软面塞进床子腔膛内,使劲按压长柄把子,大块面团通过受力顺着圆眼挤出来,形成数个匀称的小圆条,生面饸饹就此完成。它比手工切的棒棒面稍细,比压面机压的细面微粗,水沸腾翻滚后,天女散花般撒入锅里,筷子搅动几下使其互不相粘,连滚两三遍点些凉水,用笊篱捞出即可,细长、筋道,散发着浓浓的荞麦香与淡淡的小麦香。 饸饹有着丰富多样的辅料。汤面饸饹也好,干拌饸饹也罢,辅料必不可少,它是饸饹最华丽的外表和最耀眼的“嫁衣”。有白绿相间的葱花和绿意丰盈的香菜;有白净水嫩的豆腐丁和不计其数的芝麻粒;有棱角分明的黄色鸡蛋片和醇厚美味的黑木耳;有热情如火的红萝卜,还有垂涎欲滴的臊子。确实五颜六色、丰富多样,荤素兼有,皆为荞面饸饹锦上添花。 饸饹有着念念不忘的味道。一碗适合大众口味的饸饹面,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有大蒜、生姜自带的辛味;有陈年老醋固有的酸味;有马铃薯、香菇含着的甘味;有香菜蕴藏的苦味;有食盐、酱油充斥的咸味;有若干芝麻粒饱含的甜味;有油泼辣面散发的辣味;也有臊子馋人的荤味。每种辅料适量调剂,味道中和,不偏不倚,堪称不折不扣的舌尖上的美食。 饸饹有着非凡美好的寓意,清康熙年间,清政府统计全国风味小吃,“河漏”也在上报之列,因名字古怪引发皇帝注意,于是他大笔一挥,遂改为“饸饹”。 “饸饹”两字本身寓意颇好,拆开理解为“合各为双”,与“和喽”“和乐”“合喽”等词谐音而被寄予丰富的内涵,期盼和平幸福。 流传已久的过事规程礼节,婚丧嫁娶的前一天主家搭棚,一定要吃饸饹,认为“安棚吃饸饹,白头能偕老”等等。这种富有美好含义的说法不胜枚举,无不彰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如今,在宝鸡麟游,荞面饸饹已然成为这里的美食名片,各种以荞麦为原料的食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美味的荞面饸饹。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