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坊里闹元宵 非遗传承共欢腾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青 时间:2025-02-1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2月11日,伴随着一声激昂高亢的华阴老腔,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新城区文化馆承办的“‘西安年 最中国’金蛇携‘艺’闹元宵·非遗体验活动”在西安市永兴坊拉开帷幕,众多市民与游客共赴这场文化盛宴,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活动现场,华阴老腔、陕北说书、提线木偶等非遗展演以及孩童共唱《西安人的歌》先后登台,引得游客们驻足围观,个个目不转睛,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同时,在舞台两侧的展位,关中礼馍、木版年画、棉絮画、泥叫叫、布艺、剪纸、糖画等20多项非遗传统技艺纷纷亮相,吸引大家亲自上手体验一番。 一群身着汉服的孩童最为吸睛,他们穿梭在活动场地,一会儿学习非遗手艺,一会儿提灯歌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在猜灯谜区域,五彩的灯笼下悬挂着写满谜题的纸条,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观众或驻足思考,或相互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克里马擦,就是赶紧、快的意思!”“回答正确。那么‘扑西啦害’用普通话表达又是啥意思?”在舞台的左侧,陕西方言猜猜猜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工作人员用陕西方言说出各种有趣的词语和短句,游客们绞尽脑汁猜测含义,现场笑声不断。“不要说是地道的老陕,就是在西安待上一段时间,这都难不倒人。”游客孙女士表示,只不过对于这些方言“常用词”,要想准确翻译,还得动下脑子。比如,怎么文雅地解释“日巴欻”就得好好想一想…… 活动最后,热热闹闹的滚元宵环节开始了,工作人员将馅料放在大箩筐里,里面是雪白的糯米粉,孩子们用力地来回推摇,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元宵终于圆滚滚地躺在簸箕里。煮熟后工作人员为大家分发,大家品尝着亲手制作的元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元宵节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欢声笑语中领略非遗之美,在体验中传承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内涵与非遗的种子,悄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新的一年开启了充满文化韵味的美好篇章。 编辑:子墨 责编:思羽 终审:赵梓希上一篇:小小巧手捏泥塑 萌娃欢乐闹元宵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