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屈晓东: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 建议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0-10-20
陕西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创新能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中小企业占总数的98%,贡献了80%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正成为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但放眼全国,中小企业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7月1日国务院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办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上项目、降门槛、简手续、减压力、网上办”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7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7月28日《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政策出台。 政策梳理发现:政策维度集中于四个方面:金融支持、降低成本、援企稳岗和优化服务。贯彻落实系列扶持政策,需要尽快做好政策衔接和政策兑现,压实部门责任,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各种扶持政策形成合力。 “长短结合”做好政策衔接和政策兑现 帮扶政策要做到既重当前,又利长远,形成“长短结合”的多层次政策衔接体系。 第一,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政府贴息补助、降低企业首贷门槛、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通过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省级平台,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机制。将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金融体系,打破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和抵押担保的依赖,构建新型商业信用。 第二,降低成本政策。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做好减少房租成本、缓解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等举措的综合运用。 第三,援企稳岗政策。延期缴纳或减免部分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返还失业险、给予补贴奖金、鼓励灵活用工信息平台、鼓励线上职业培训等政策。 第四,优化服务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等政策。 政策兑现建议:第一,梳理并公布惠企政策清单。分产业对各项惠企政策从适用范围、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对口部门等各个方面进行细化,分产业编制台账式操作手册并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根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等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出台惠企措施时要公布相关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实行政策兑现“落实到人”;第二,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要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手续,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获得政府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政策扶持,做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 “纾困解难”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环境 中小企业处在付款链的最末端,拖欠链的最顶端。较之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对资金链更加敏感。疫情后,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愈加脆弱。一份对全国360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65%以上的企业反映被拖欠工程款,其中被拖欠1年以上的企业占36%,有的企业甚至被拖欠10年之久,4%的企业因欠款停止运营或濒临破产。 第一,“还旧账更要防新账”做好清欠工作。各级政府应摈弃“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提高对清欠工作的认识。在财政收入减少的背景下,开源节流,勒紧裤腰带,制订详细还款计划。 第二,建议由省工信厅推动我省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省级平台应用落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利用平台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为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增信,增强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对资金链、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实时、动态监管。 “减证便民”增强中小企业获得感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关乎中小企业存亡的“生命线”。 第一,突出“减证便民”。支持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手续。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梳理各类强制登报公告事项,研究推动予以取消或调整为网上免费公告。 第二,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快政务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互享、整合利用,通过信息共享交换,建成“一网通办”平台。推动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全面构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的政务服务体系。 第三,用实“好差评”制度。确保差评有整改、有反馈,打造真实评价的闭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云监督”创新互联网+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探索运用技术设备替代人力现场监管,利用互联网与设备连接构筑监管“云平台”。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多部门执法检查事项一次性完成,减少对企业的干预频次。对违法者依法追究、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云监督”,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零接触”监督,全过程留痕,监督数据可追溯、透明化。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编辑:庞阿倩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