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

张茂:写作是一场修行文字要真诚有温度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济朴 时间:2020-03-25


  贾平凹为《文化艺术报》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题词


  作品《南方》成书前,原本是作家张茂为记录1999—2009十年打工生活点滴而作,其间不断修正与妥协,经历多年最终成书。这部16万字的作品以纪实、散文体的形式将打工生活片段组合,折射出同时代下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情感状态。有评论家认为这部纪实文集远远超越了“打工文学”的话语范畴,充满了生命体验的生动记录…… 

  文化艺术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的,比较关注哪些内容?是否可以谈谈你的写作频率或写作习惯? 
  张茂:我从学生时代就喜欢阅读与写作,但那时候的写作意图并不明朗,一是为了写好作文,二是为了梳理心情,只能算是启蒙吧。要说文学兴趣,大概是因为经常进书店看书,在阅读了一些书籍后产生的吧,比如《平凡的世界》《废都》《活着》《黄金时代》等,最初的阅读偏向于青春文学,比如《湖边有棵许愿树》书系,比较符合当时的年纪,后来出来社会后就是台湾作家刘墉等的小品文。在写作上,我算不上勤奋,有感觉时就坚持写一段时间。我的写作习惯是下班后的晚上,关上房间的门和窗,拉上窗帘,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属的空间里,让周围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写作,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戴上耳机,放着喜欢听的歌曲,但不是为了听歌,直到歌曲完全听不到了,就真正进入了写作状态。 

  文化艺术报:能否和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文学理念,哪些作家对你有较大影响? 
  张茂:我常常对别人这样形容我的写作,就像是喝多了酒,忍不住要吐出来,这样才会舒服些。我曾经固执地认为我的写作始于爱情,源于疼痛,我拿起笔或许就是为了释放与宣泄,文字是有治愈功能的。过去、现在和以后,有一点不会变,我只会写一些真诚的、有温度的文字。其实,写作就是一场修行,个人的情感、操守、质地、思想等都会浸润在作品当中,文学将会伴随我一生。我喜欢的作家国内有路遥、贾平凹、史铁生、王小波、余华、三毛、刘亮程等,国外有马尔克斯、泰戈尔、村上春树、卡夫卡、黑塞、德夫芦花等,我的阅读也很有限,但以上这些作家对我的影响较大。
 
   文化艺术报:《南方》记录了10年间底层打工者的生活场景,这是否是您感同身受的经历? 
   张茂:《南方》这部作品带有自传的性质,基本上都是我打工生活不同时期的一些真实的经历。
 
  文化艺术报:能否介绍一下《南方》的创作过程?创作中哪些感受最深?获得柳青文学奖是对这部作品的肯定,能否谈一谈创作之初,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定位或期望? 
  张茂:《南方》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比较漫长,开始时并没有想写成一本书,仅是为了记录曾经的生活,写一些就停下来很久,断断续续,也就是说我并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前前后后历经多年才成书,中间也是不断地修正与妥协,有些篇章成书时并没有收录在册,其中有一篇万字长文讲述的故事间接性地指向我的写作分水岭。创作中感受最深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有一次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就打电话给吕虎平老师请教,我大概说了我想写一下这些年打工的经历,但一下笔就犯难,有点无处下手,因为记忆庞杂且零乱,无从串起,要是从头写起,写到中间串不起来就卡壳了,无法再进行下去。我现在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吕老师就给了我一些建议,先挑记忆深刻的写,什么事情记得最清楚,就先写什么,记忆也是有深浅的。于是我欣然接受,定小标题,挑重点的事件先去写。后来,《南方》从七个章节后就不再是线性叙事了,而变成了独立章节的形式。二是为了尽快完成《南方》这部作品,在后期我制定了写作计划,每天必须至少要完成一个章节,这是硬性的自我要求,我记得有一次我外出有事回到家都半夜三点了,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到天亮写完了一个章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才有了这本《南方》。最初,我只觉得是部内容体量还不错的作品,希望出门打工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都看看,或许能引起一丝共鸣,但绝对没有想到它会走这么远,在此,感谢所有人对《南方》的认可。 

   文化艺术报:柳青精神影响着众多作家,谈谈您的理解。 
  张茂: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作者亲历其中,并将之体现到作品之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核心,柳青讲述的中国故事,因为有了群众基础,而显现出了浑厚的力量,从贴入现实的角度来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同时,作品与时代紧密融合,让作品充满了生命力。柳青精神,就是深入一线与基层,用朴实的语言记录生活,不高高在上,不和生活脱节,将自己完全下放融入到普通群众中,与整个时代同步,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文化艺术报:陕西与深圳两地文学氛围,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茂:对陕西文学氛围只能说相对了解,我虽居深圳,却与陕西文学一直保持着联系,也时刻关注着,这得益于我在陕西的一些同道师友。陕西的文学氛围较厚重,呈现出以老带新的发展态势,深圳则浓郁些,具体表现为文学活动比较多。 

  文化艺术报:目前有没有新的创作计划或正在创作中的作品,可否与读者提前分享一下? 
   张茂:目前,正在创作《南方》第二部,而且已到收尾阶段。暂定名为《南方2:诗文志》,这部作品将以一诗一文的章节形式组成,每个章节均以诗开头,文本有对诗意的纵深表达,或是对诗意的升华,或追求诗与文的内在关联,或叙事,或抒情,或意象,总之是对诗意表达的一种反复论证与映射。《南方2》在表达上更纵深与细致入微,也融入了较多的社会景观。 



   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济朴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