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晓晨:诗让我们走向永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吴嫚嫚 时间:2017-10-21
2017年10月20日上午,“心灵的水面——凌晓晨诗集《水荒》作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洪烛,四川《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张德明,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阎安、王海,远村、耿翔等六十多位诗人参加活动。 凌晓晨说:“诗让我们走向永远。在黄土高原生活了近40年,我完成了《黄土色泽》;从事水利工作近40年,我完成了《水荒》。这两本诗集,对我的工作和生命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文本表现,体现了我由一个普通农民孩子成长为一个业余诗人的全过程。” 写诗的兴趣源于阅读与教育 文化艺术报:您写作的兴趣最初来源于什么?时至今日,您如何看待写作对于个体生命的意味? 凌晓晨:相对来说,我写诗的兴趣最初源于我的阅读和我的教育经历,也可称为自我的经验,广泛而细碎的越多,对我来说是听懂了许多先贤先辈内心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除了现实的生活之外,他们又在如何关注生命和人类,包括其价值走向和终极的意义反思。我开始是学地质的,之后学习了工科专业的一些知识,教育经历对我来说,使我理解了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包括时间和空间,以及我们的宇宙,生命的体系是无穷无尽的。诗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承接生命的最直接的启示。诗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我的心声,文字的神性和语言的灵动给予生命如同阳光一般的照耀,这个含义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看见一个女人领着她的孩子,走在晨光中,遍地金黄色的阳光,披在他们母子身上,神圣而庄严,生命的活力让我看见了栗子般的阳光,在移动的脚步下闪耀。这个景象让我知道,诗意的方向在哪儿,应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诗意的生活。也就是说让一个人的普通生活充满阳光,这种阳光是从内心发出的,而不是外在的。 直到今天,我仍然坚信,只有诗意的生活,才对个体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任何一个人都有隐藏在内心的生命的真意,激发出心中的光亮,照耀个体生命的光芒。就是说,当你写诗,当你进入一种创造性生活的场景,个体生命就获得了一种神性,就找到了通向神圣和崇高的途径。 《水荒》照亮“我”生命的灵魂 文化艺术报:您曾经获得过《诗歌报》爱情诗比赛的重要奖项,这份当年以探索性、青年性著称的诗歌报纸,对您的写作或观念产生过哪些影响?您认为在爱情诗的写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凌晓晨:我的诗作多次获得奖项,并不一定是诗写得特别出色,而是主题与内容符合评奖的条件和要求。当年《诗歌报》办得很活跃,团结了许多初学写诗的年轻人,能够以探索性、前卫性、青年性站在诗坛的前沿,也就是当年所谓的“第三代”。我在《诗歌报》上发表诗作,并获得爱情诗大赛二等奖,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于写作观念,那是长期学习和坚持写作而形成的。并非只有《诗歌报》一家,譬如《星星》和《诗神》,也对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爱情诗的写作,其主要的因素是爱,要爱得真切,爱得透彻,爱得光明,爱得心无丝毫牵挂。我认为诗是必须有爱的,诗也必须是真诚的,一种充满阳光的生命的热爱和激情,是任何诗都必须有的。技巧因情而生,我认为情感和技巧是会浑然天成的,真正的好诗看起来没有多少技巧。初学写诗的人总想技巧上的事情,我认为技巧的获得就是大量而透彻的阅读。一首诗的灵魂所在就是饱满的情感和完美的通感意识,这是在大量的阅读之后获得的。意象的获得和创造性的阐述,有没有真正属于技巧上的事情,我不敢肯定,我觉得任何好诗,都是真爱和获得自我意识的肯定。形象思维属于精神生活领域,只有爱才能到达;寻求浅薄的技巧,只能获得虚无。 文化艺术报:这里的《水荒》是您一组诗的名字,也是您一部诗集的名字,您这组诗及整本诗集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凌晓晨:《水荒》这组诗写一种对水的真诚关照,一种对水自然、水生态、水循环的终极观照,可以说我的心灵慰藉,来自水的光芒和水的承载。我的工作和长期以来的思考,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便成为我写作的主题,也是一种更加广泛而深刻的题材。 《水荒》中的题材与生活有关,也与我的思想有关。在诗的面前,题材无大小,是创造一种个人的心理境界,而并非其他。虽然读诗的人目前不多,特别是在生活破碎化的今天,网络化的语言冲击着诗性的深度思考。境界与经历相连,更是思想的制高点,诗点染的是心灵的火焰,而不是无聊时的疲惫与困倦。 《水荒》说到写作目的,就是以水的主题为承载,用诗的光芒点亮心中的一盏明灯,从内心照亮我个体生命的灵魂。 诗人最重要的品质是爱 文化艺术报:您如何处理诗歌写作中抒情与节制、意象叠加与语义消除这一对复杂关系? 凌晓晨:抒情与节制在意象的创造中获得取舍,仿佛拉开的弓弦与自己射出的箭,弓的圆满与箭的前行,自然获得一种规律。我们很难让自己永远站在高处,俯瞰脚下的世界和生活的平凡。眼界决定境界,境界是一首诗的灵魂,让灵魂分享还是让灵魂游荡,则是诗人十分难以判断的选择。 诗是神圣之原,诗的抒情根植于想象,诗歌的经验是感觉自身的陌生以及对原始经验的阐释,一种诗化生活的追求,一种想象世界中对美丽的崇拜,对美好形式的热血赞颂,意象的叠加和语义消除自然随着经验的获得而取得平衡。 文化艺术报:您觉得,一个诗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关于写作,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 凌晓晨:一个诗人最重要的品质是爱,一种广泛而博大的爱,这种爱无私无利,真诚而无邪,深沉而忧伤,从容而美妙,晶莹而纯粹,夺目而辉煌。 每个诗人都会有自己的诗歌情怀和远大抱负,我也不例外。关于写诗,我已经出版了两部诗集,将来还会写三本、四本等。写了黄土,写了水,还会写火,写木,写金,最后会写一本合集,将没有完成的集中完成。这是我的构想,也可以称为我的诗歌情怀。当然任何一本诗集并不是目前所说的内容,但主题引领我的诗作方向是必须的。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 编辑:金苗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