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进:为龙正译名与龙文化创新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作者:魏韬 时间:2018-03-20
收藏有许多砖雕龙、根雕龙、陶器龙、书画龙。2006年,“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召开,他到会讲话,对我的研究工作予以肯定并多有褒赞,并在我提出的“将龙凤文化整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仪上第一个签名。2015年春天,他专门题词“中华龙抬头”,支持为龙正译名的政协提案及相关活动。 贾平凹题写“中华龙抬头”(庞进 摄) 《文化艺术报》:贾平凹先生提到,关于重新翻译龙的概念,与您就此进行过交流,具体的交流内容是什么? 庞进:我的书和文章他一直在关注。在省作协开会,到他家中,我们多次就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我向他介绍龙概念被误译的历史,龙与西方dragon(音“拽根”)在形象、内涵上的重大区别,为龙正译名的必要性,对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对体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尊、自强,对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提案上两会的情况、进展等等。他也给我讲他对龙的认识,说中国人崇拜自然物,而崇拜到图腾地步的只有龙。龙体现着中国人崇整体、重象征的思维特点,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哲学的结晶。经过交流,我们一致认为:龙与dragon的翻译错误,是几百年前西方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可谓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第一大错案,现在已经到了纠正这个错案的时候。 《文化艺术报》:您是研究龙文化的专家,中华文明中龙的概念,在您看来包括哪些具体的文化内涵? 庞进:龙在中华文明中有着十分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的多元容合,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龙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有关龙的各种成果的总和。龙文化广泛地渗透、呈现在物质器用、习俗仪规、观念理论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龙的表现样态,有山水自然龙、神话传说龙、考古文物龙、帝王人杰龙、民间习俗龙、美术造型龙,等等。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物质文化、中国文化,也是标志文化、官方文化、时尚文化、精神文化、世界文化。龙文化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等积极作用。 龙的精神可用“容合、福生、谐天、奋进”来概括。容合,即兼容、包容、综合、化合,是世界观、方法论;福生,即造福众生,是价值观、幸福论;谐天,即与大自然相和谐,是天人观、生态论;奋进,即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适变图强,是人生观、强健论。 近年来,我还提出了以“立足中华文化,容合世界文明,关注当下民生,瞩望人类未来”为宗旨,重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问题的龙道信仰。基本理念目前已提出四个字:“尊、爱、利、和”,四个字对应着四句话:“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和天和人和己”。“尊”即“尊天尊人尊己”,是处世观、交往论;“爱”即“爱天爱人爱己”,是感情观、关系论;“利”即“利天利人利己”,是互利观、共享论;“和”即“和天和人和己”,是理想观、境界论。龙道信仰倡导在“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和天和人和己”之间找到最大的通约数、贯穿线、平衡点、合适域。龙道信仰可以超越国家、地域、民族、宗教、社会制度等的框限,和人类世界各种文明相对接、相融通。
庞进与贾平凹参加2014年甘肃天水公祭伏羲大典合影 《文化艺术报》: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为什么会呈现出怪兽恶魔这样与中华龙强烈反差的形象?两者为什么会产生文化错位?产生错位的源头是什么? 庞进:一,从起源上讲,中华龙取材对象众多,是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展现的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宇宙自然力的感悟、认知、神物化;西方dragon取材对象较少,起初只有毒蛇,后来加上了蝙蝠、鳄鱼等,是对少数自然物的魔怪化。二,从产生的地缘上讲,中华龙产生于相对封闭的中国大陆,天然地具备内敛、平和的质素;西方dragon产生于相对开放的欧洲海滨,天然地具备外向、争夺的质素。三,从文化背景上讲,中华龙受道家、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滋养,以“天人相合”为哲学依据,以群体和美为文化本位,内蕴、体现、彰显着容合、福生等精神;西方dragon受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和浸染,以“天人两分”“天人对立”为哲学依据,以个性张扬为文化本位,内蕴、体现、彰显着残酷争斗、野蛮仇杀、凶猛征服等品格。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将上帝推到至高唯一、全知全能全善的位置,为了反衬上帝的高大、神圣、完美,就选择dragon作其对立面,竭力将dragon妖魔化,凡是坏的品格、不好的事情都加到了dragon的身上。 《文化艺术报》:重新翻译龙的概念,您从自身的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有什么专业性的建议? 庞进:清朝晚期,19世纪30年代,就有人将龙翻译为loong。现当代民间也不乏将龙译为loong的情形,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Hsien Loong”,中国人自主开发的龙芯处理器英译名为“Loongson”,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的英译名为“Loong Air”。在“百度百科”“百度翻译”中,也都有了“loong”的词条。尤其是2017年8月上演的,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镇南关大捷”的电影《龙之战》,其片名英译就采用了“The War of Loong”。该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发行,可视为国家级媒体对“为龙正译”的肯定、支持、采纳和宣扬。 鉴于此,我的建议有三:一是继续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将龙译为loong的方案,让此方案广为人知;二是对民间主动采纳、使用译龙为loong者,予以关注、支持;三是继续以多种方式建议、促进国家主管部门采纳将龙译为loong的方案,使其早日得到公布并推行。 《文化艺术报》:您之前呼吁将龙凤文化整体列入非遗,目前有何进展?在这一领域以后还计划做哪些工作? 庞进:多年前我就起草了相关提案、建议,也将其提供给了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但看来,此事的落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和一些具体性的、地方性的非遗项目不同,龙凤文化是全民族、全地域的,需由国家级文化单位牵头才能启动。下一步想设法与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建议尽快成立“龙凤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等。 《文化艺术报》:龙文化在现今传播中华文化时承载着重要的意义,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庞进:龙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型的、可以不断纳新的文化系统。我曾言龙既是过去完成时,也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也多次讲,龙已完成了它的当代转型,已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告别了皇权、保守和软弱,成为与时俱进、自觉自信、适变图强、爱好和平、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幸福的新龙。 至于龙文化的创新问题,可提出三点,或者说可从三个方面用力: 一是“新瓶旧酒”,即以时尚的、新的形式展示传统的内容。如运用国际互联网、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时新的传播手段,传播、宣传龙的文化,推广、弘扬龙的精神;如将传统的龙文化元素、内容,植入电子游戏、动画漫画、流行音乐、新潮服饰,等。 二是 “旧瓶新酒”,即以传统的形式展示时尚的、新的内容。如以书法、绘画、雕塑、戏曲、影视剧等,书写、描绘、展示、表演、诠释新时代的环保龙、科技龙、人文龙,等。 三是“新瓶新酒”,即超越局限、弥补短板,使原来没有或弱有变成有或强有。如人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关系之上,还有一个人与超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中华文化一直表现得比较弱。对此问题,龙道信仰提出了“宇宙力”“暗物力”“灵魂力”等新的概念。认为:宇宙力是宇宙所有能量的综合,是具有本原性、超越性、自主性和永恒性的究极存在;暗物力是宇宙暗物质所具备、所释放的能量;灵魂力是由人的灵魂,即思想、意念、智慧、情感、德性等构成的能量。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