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104岁马识途再出新书 703万字文集凝结一生心血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肖姗姗 时间:2018-06-26

十八卷、703万字、用文学的形式记录近百年历史——104岁老作家马识途倾一生心力,为现当代文学史再添一笔重彩!6月24日,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文艺社”)策划推出的《马识途文集》在四川省图书馆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新书首发式,88岁的著名作家李致,94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王火赶来见证这一文坛盛事,三位大师的聚首,令整场首发式尤其珍贵。

老友盛赞力挺 马老自谦惶恐

省图书馆第二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读者们闻讯赶来,一睹马识途的大师风范。首发式在电影《让子弹飞》的片段中拉开帷幕。众所周知,这部由姜文导演并主演的经典之作,正是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之《盗官记》,这次也收录于《马识途文集》中。

在现场,马识途的两位老友,李致和王火都向他表达了真挚的祝贺。值得一提的是,在《马识途文集》的整个出版过程中,为了让其内容详实、史料准确,李致全程参与编辑,在马识途的家和出版社之间来回奔波。他说:“马老是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老作家,他写到了104岁,仍然没有停笔,这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2017年8月,在《王火文集》的首发式上,马识途冒着酷暑赶来为王火捧场。这次《马识途文集》出版,王火也专程前来祝贺。“马老是真正的大文学家!我比他小10岁,但我几乎不写了,而他天天都在忙着写东西。”王火说,在马识途的笔下,不仅有他自己的人生,更有中国的历史。王火特地拟好一副对联作为贺礼:上联是“赤胆忠心老革命”,下联是“灿烂光辉大作家”。

为了这场首发式,马识途一大早起来专门书写了答谢词。马识途说:“我的确没有想到,我在打退癌魔两度侵袭之后,居然还能活到104岁,还能亲见我的文集出版,还能参加今天的成都首发式。”看着自己的文集一本本整齐摆放在眼前,看着大家如视珍宝地购入囊中爱不释手,他说,“我面对我几十年的心血凝结而成、装帧精良的这套文集,满心欢喜,却又有些惶恐。但愿它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还不忘打趣自己,“但愿不致在投入文化市场经过读者评判之后,有投入纸浆厂代为之虞。”

再版增订改动 集一生之大成

据介绍,《马识途文集》共十八卷,精装与平装共同推出,搜集详尽,以长篇小说为主,兼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回忆录等。包括:第一卷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第二卷长篇小说《夜谭十记》;第三卷长篇小说《巴蜀女杰》;第四卷长篇小说《京华夜谭》;第五卷长篇小说《雷神传奇》;第六卷长篇小说《没有硝烟的战线》;第七卷《中短篇小说》;第八卷《讽刺小说及其他》;第九卷长篇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十卷《沧桑十年》;第十一卷《百岁拾忆》;第十二卷《盛世二言》;第十三卷《盛世闲言》;第十四卷《未悔斋诗钞》;第十五卷《笔记 史料》;第十六卷《文论 讲话》;第十七卷《序跋游记》;第十八卷《毛泽东诗词读解》。

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革命文艺创作。在《马识途文集》中,大多记述的正是他亲身经历过的种种革命斗争故事,真实而鲜明地再现了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构成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抗争和牺牲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独特而厚重的篇章,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

《马识途文集》的统筹、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宋玥告诉记者:“这套文集是马老一生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现代文学史的史料补充、作家作品研究具极高的价值。”宋玥说,早在200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就曾经出版过《马识途文集》,“当时出了十二卷,这次增至十八卷,对原来的卷册进行了重新修订,中短篇小说、散杂文和诗歌卷都作了较大的改动。”尤为重要的是,杂文《盛世闲言》和最后三卷《文论讲话》《序跋游记》《毛泽东诗词读解》都是首次结集成书出版,“这是目前为止收录马老著作最全、最新的一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有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最后,四川文艺出版社向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及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分别赠送了《马识途文集》。在现场,有马识途的忠实读者,购下整套《马识途文集》用以收藏。

 

专访

发愤而作 还得继续写

记者:对您而言,《马识途文集》的出版,意味着什么?

马识途:这套文集,是我这一生所有的心血,全部凝结在里面。很多年前,出版过一次,但那次只有一部分,不全,这一次有十八卷,很多都是新的。其实应该有二十卷的,新写的两部还没有出来。

记者:能谈谈加入了哪些新内容吗?

马识途:其中的《毛泽东诗词读解》和《文论讲话》是首次成书出版,《未悔斋诗钞》做了较大的改动,进行了重新编排,突出了诗歌体裁的分类。我特别讲下《毛泽东诗词读解》,这是首次将我对毛主席的诗词鉴赏集结成书。希望我对毛主席诗词的研究,能让大家在学习时,有所帮助。

记者:您写到104岁,仍在继续,是为什么?

马识途:我活到104岁,继续写东西,是为司马迁所言“发愤而作”。这几年来,我和癌症赛跑,抢时间,写东西。当我终于把书写完了,我去检查,医生却告诉我,我这个肺癌的癌细胞不见了!我就说,癌症跟我打仗,它败了,它落荒而逃,而我,胜利了,更应该继续写东西了。

记者:您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呢?

马识途:其实以前没有想过要当作家,一心想当革命家,所以我的作品一般都是以革命题材为主,记录当时老百姓的一些生活趣闻,用笔头来为中国人的革命发声,为人民服务。

记者: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您如今创作的主题有改变吗?

马识途:现在我也还是延续了我自己的风格,不写大事件、大故事,依然在收集记录老百姓的一些奇闻乐事。像我新写的小说《夜谭续记》,就是对《夜谭十记》的续写。讲的是衙门里的十个穷科员每人抓阄,抽中的就得讲一个故事,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社会百态。还有我写的《那些时代那些人》,写我接触过的值得书写的人……未来也会跟大家见面。

记者:接下来,您还会有新的创作计划吗?

马识途:我正在阅读甲骨文方面的书籍,从我启蒙到大学,接受了大量传统文学教育,即使到现在仍对我影响深刻。大学里学过的《说文解字》等,即使笔记早已不在,它们都存在我的记忆中。所以,我想写的,就是《说文解字》我的解读,对古文字的理解,之前已经写了一部分,我想完成它。

 

评价

他是四川的,更是世界的

樊希安 著名出版人、三联书店原总经理

马老这部文集内容极其丰富,内涵极其深刻,感情极其真挚,语言极其生动,加之时间跨度大,体裁多样,能让读者既受到文学形象的渲染,又受到思想理论的启迪;既看到生活的沉重和人生的不易,又有会心的微笑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既有追求真理的艰难曲折,又有获得胜利的幸福和喜悦。这本书既可以传之后世,为社会和历史“存照”,也可以供各类读者阅读,成为人生不懈奋斗特别是逆境中奋斗的教科书。

王火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

马老和他的作品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应该将《马识途文集》中的长篇代表作《清江壮歌》翻译成不同语种,推到世界上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优秀的作品。若不是我年纪大了,我就亲自来做翻译。但我相信,四川有这个翻译力量,而且这本书翻译起来并不难。我无数次阅读《清江壮歌》,每一次都热泪盈眶。

李致 著名作家

马老给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读他的书,还能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给现在的写作者以启示。马老一生追循鲁迅和巴金,他多次表示,自己很赞同“鲁迅是中国的脊梁,巴金是中国的良心”的说法。马老曾经表示并公诸于世:他要坚持讲真话,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人们愿意听真话,喜欢读讲真话的书,所以,让我们满怀敬意和真挚的情感阅读《马识途文集》,了解真实的他,听他讲真话。

马老给广大作家们带来一个启示:只要身体允许,就不能放弃写作。

 

幕后

拿着剪刀胶水 马识途亲自校稿

马识途这一生,笔耕不辍。令人佩服的是,70岁后,马识途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开始学习电脑,并很快熟练掌握,成为中国作家中年龄最长的“换笔人”之一。而在《马识途文集》的整个出版过程中,马识途所表现出来的严谨、勤奋、精益求精,更是令出版社上下为之感动。

2015年夏天,在已故社长吴鸿的带领下,四川文艺出版社开始筹备《马识途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宋玥回忆:“在那之前,我们已经出版了《李劼人全集》《巴金选集》《沙汀文集》《艾芜文集》《王火文集》等老作家文集,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编辑队伍。此次《马识途文集》循例安排了10人左右的编辑团队,从筹划到出版,花了将近3年时间。”

在整个出版过程中,马老亲力亲为。“他亲自参与了文档的整理,全新收录作品的审定。每一卷前面所附的珍贵老照片,我们都打印出来给马老过目,马老自己拿着剪刀胶水,亲自调整顺序,亲自拼贴。”宋玥翻开其中一本文集,指着文内的照片说:“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些照片,都是马老本人精心挑选编排过的。马老最后还审看了文集总目录,并检查出一些位置不妥当的小文章并进行了调整。”宋玥感慨,与马老一起工作,真的受益匪浅,“马老虽然已经104岁高龄了,但是他依然保持了蓬勃的创作生命力。有一年秋天,我去马老家中谈事,看到马老坐在窗边的书桌上,埋头认真地写写画画,满脸的专注表情,窗外是满树金黄的银杏,那一幕令人动容。” 记者肖姗姗

 

马识途:文学创作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来源:四川日报 | 文莎 2018年6月24日

 

6月23日,记者对话著名作家马识途。如今年逾百岁高龄的马老每天仍坚持读书创作,甚至研究甲骨文,足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记者:您期待《没有硝烟的战线》拍成电视剧吗?

马识途:我一向很赞同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因为可以让受众面扩大。我还曾经给省作协建议,希望有一批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能借鉴网络文学的创作方法,写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展现中国时代面貌的作品。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当代文学创作影响?

马识途:我们当代文学创作主要是学习西方,但我们中国的文学创作、评论体系也应该得到发扬,建立起自己文学的创作、评论理论体系。我们自己是有体系的,比如说诗歌,但是没有系统化,新诗还是用的西方的表现形式,甚至西方的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基因,应该得到重视、发扬。

记者:近年来,引发的“国学热”,让《老子》《庄子》等经典作品受到追捧。那您认为经典应该怎么读?

马识途:我观察到,现在阅读碎片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无益处。很多人不读全文,只读一段,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建议,阅读经典作品一定要深度阅读,要理解古人的思想,要带着思考来读。

记者:您最近在进行哪些文学创作?

马识途:目前,我刚完成的新小说名为《夜谭续记》,这是对《夜谭十记》的续写。写完《夜谭续记》续作后,我又要马不停蹄地写新的学术作品,此前已经写了一部分了,这本书记录的主要是我对《说文解字》的解读,对古文字的理解。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