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抒写时代精品乐章——专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印青

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碧清 时间:2018-12-03

把脉时代发展,心系家国情怀。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始终坚定自己的创作宗旨和信念,谱写出一篇篇传唱不休的音乐华章。

无论是雄壮的军旅作品,还是优美的抒情曲,无论是民族、美声还是通俗歌曲,印青都把作品的精神用音符演绎到极致。

谱军旅之歌

父母都是军人,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印青,16岁入伍,在部队演出队任小提琴手,后又当过战士、排长、文化干事,88年调入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一呆就是12年,2000年调到当时的总政歌舞团。多彩的军旅生涯,铸造了他庄重又文艺的内在气质,也孕育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到现在我的作品已经将近2000件,50%以上是军事题材歌曲、歌舞剧、舞蹈音乐和影视作品,这也是我最在意、最用心的作品。”印青说,“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我创作军旅歌曲的宗旨,也是我灌输的一种精神和情怀。”

他创作的《当兵的历史》《出征歌》《强军战歌》《不要问为什么》《边关军魂》《军歌声声》《边防星》《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祖国在召唤》《战士与母亲》等一首首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旅歌曲,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音乐有灵魂,这灵魂是什么?就是真情。要想让战士爱听爱唱你的歌,就要让你的歌抒发出战士心中的豪情。印青把一腔热血投入到部队文艺创作和演出中,深受战士们的喜爱。

纯娱乐性的作品印青几乎不写。“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一家音像出版社拿了6首词请我谱曲,稿费每首2000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报酬。我一看歌词很低俗,就严词拒绝了。”印青表示,“低俗的作品给再高的报酬我也不写,这是我的原则。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大众的审美应该是引领的,而不应该一味迎合。”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印青对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再写一些小作品已不足表现我内心所表达,大作品才能充分展现我的创作手段、技术和艺术思想。”

从2012年的《运河谣》到《长征》再到《边城》,印青6年创作了3部歌剧。其中,由阎维文主演的军事题材歌剧《长征》近日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第五轮演出。这部剧从2016年上演至今,已演出了30多场。

对于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涯,印青表示,一开始是纯粹的热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逐渐感觉是一种责任。“你写的东西为国家、军队和老百姓能起到什么作用?说大了,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说小了,要对人们心灵起到净化作用。”

创时代佳作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对于著名作曲家印青来说,他的这四十年是不同凡响的,从当初的成名作《当兵的历史》到《走进新时代》《江山》再到《走向复兴》《共筑中国梦》《强军战歌》等歌曲,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创作的,很多歌曲都成为时代的符号。

西部大开发他写了《西部放歌》,修建青藏铁路写了《天路》,印青的创作风格极具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军旅风特点。

“每到一个关键的节点,我心理情感上都有一种撞击,这个撞击会使我产生灵感。”印青说。

“听到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我特别兴奋,于是创作了《走向复兴》。”印青说,复兴之路,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追求民族的复兴,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的热血青春。这个音乐应体现中华民族那种坚定沉着,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传承,一脉相承的影子,旋律应体现稳健大气一面。

印青的作品旋律流畅、真诚动人、或抒情柔美或豪迈激昂。既高产又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抒写精品乐章

很多人会认为,现在写一首歌对印青来说是很简单的事,但他却不这样认为。关键是要求更高了。“我以前写歌很快,一两天就能写出一首歌来,有时甚至一两小时就可以写好一首歌。现在反而慢了,经常要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能写一首歌,且琢磨了,歌剧就更难了。”

“如果你的作品只达到展示个人作曲技巧的目的,没有真正感染老百姓,就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在印青看来,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追求艺术性和大众性有机结合。

上到80多岁耄耋老人下至8岁儿童,印青的歌迷各个年龄段都有。“我的音乐既要让人得到抚慰,也要让人受到激励、鼓舞,在精神上受到洗礼。”

有人开玩笑说,印青是一个江南人,为什么写各地不同风格的音乐都很到位?印青表示,“我背后花了多少功夫,付出多少劳动你们怎么知道?”谈到业余爱好,印青说,“朋友们说我是一个特别无聊的人,整天要么在录音棚,要么就是在排练厅和开会,回家后再写写,凌晨3点后睡觉是常事。”

为了吸取新的养分和创作灵感,印青经常到全国各地和部队基层采风。

在印青看来,精神归属才是最高境界,以情动人其实是对歌曲的最低要求,是第一层次,精神归属才是第二层次。就是说歌曲不仅要有感情,还要透出一种精神,爱情歌曲要让人唱出爱恨情仇,主旋律歌曲听起来不但要好听,还应有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骨子里还要透着一股劲,那才叫真正动人。

“艺术只承认一流,时间只记得精品。”印青最欣赏这句话。(文/赵碧清)


编辑:思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