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诚不我欺

——读《凡尘晴好,世物幽美》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美食诚不我欺

——读《凡尘晴好,世物幽美》

袁恒雷

中国人常讲“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千余年来中国人的头等大事。饮食跟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舌尖上的记忆是深入骨髓的,以至于无论是宫廷庙堂还是草野民间,人们对吃都是孜孜以求。从古至今,文人对吃的文化便予以足够的关注,自古以来就名家名作辈出,诸如《诗经》《楚辞》《齐民要术》等名著,诸如苏轼、兰陵笑笑生、李渔、袁枚、曹雪芹等古代名家,到现当代的梁实秋、汪曾祺、金庸、陆文夫、唐鲁孙、蔡澜、陈晓卿、葛亮等等,其都有读之口舌生津的美食佳作。这些名家名作呈现出的美食,绝不拘泥于美食对象本身,而是以其为主体生发出活色生香的生活面貌,将美食熔铸在日常里。当美食遇到文化,本身就很值得期待。

人类的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要先以填饱肚子为开始,这也让人们对食物萌生出天然的依赖感、信任感、崇拜感。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比起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与人性,他们更相信打小建立起来的强韧饮食记忆,那是一辈子难以忘掉的酸甜苦辣咸。以至于,在一定时期与一定范围内,人们宁愿相信美食带来的客观观感,也不愿意相信对方或善意或卑鄙的言辞。

江苏青年作家李敬白新作《凡尘晴好,世物幽美》,用善于发现生活美学的眼睛记录了大量寻常美食。比如我们最为常见的番茄,他不仅记录了十岁出头时候去北京旅游,吃到了加入糖的番茄炒蛋,进而终生难忘。更是对比出了番茄炖牛腩的做法不同而带来口感的差别。常规做法是,“这道菜要把去了皮的番茄切丝和牛腩一起慢火炖,等到番茄化开了,牛腩软烂了再吃。番茄炖牛腩中的‘番茄’起到的是调味作用,当它融入汤汁里,再粉腻腻地黏附到牛腩之上后,牛腩变得更为诱人,吃起来特开胃。”李敬白有位朋友嫌弃如此制作麻烦,他直接用番茄酱与牛腩炖,的确是省事了,可美食不会骗人啊,“味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食物与人是一直相生相伴的,食物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妙用也令人心生赞叹。在小说中它可以有力推动情节,构成巨大悬念。在随笔作品里,它同样是各类精彩纷呈故事的主角,从而串联起文章的跌宕起伏。

胡萝卜是再寻常不过的蔬菜了,在《凡尘晴好,世物幽美》里,李敬白讲述了胡萝卜在前辈作家汪曾祺与夫人施松卿恋爱时有关胡萝卜的趣事,他们有一次路过一片胡萝卜地的时候,汪曾祺正在看胡萝卜时,施松卿悄然买了一把胡萝卜吃,汪曾祺看着她说:“吃了胡萝卜真的变美了。”此后,两人愈加亲近,终成眷侣。并且,汪曾祺对成就自己姻缘的胡萝卜很是看重,在《榆树》《异秉》《王全》等小说中均写过胡萝卜,还喜欢在自己做菜时加入胡萝卜。李敬白小时候不爱吃胡萝卜,偏偏大人以“增加营养”为由强行给他吃了不少,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看了胡萝卜就倒胃口。吃凉皮时,连里面的胡萝卜丝都要一根根挑出来。如今人到中年,他想起了年少时胡萝卜的好,除了吃拌胡萝卜片外,他还吃蒸胡萝卜,一顿两三根,用之代替米饭。一根胡萝卜,串起了故乡前辈作家的姻缘,也串起了李敬白半辈子人生的食物记忆。

李敬白主要的生活轨迹就在江浙沪一带,所以,他笔下的美食也主要呈现了江南一带的风物特点。诸如藕粉圆子、桃胶、嵌桃麻糕、糯米糖藕、酱姜、油饼、油条、猪脚饭、盐渍海带等等,他的写作切口很小,均是以实际品尝带来的“吮指谈吃”为主。这其中,尤以鲜肉月饼篇最为引起我的共鸣。我在苏州生活工作了八年,他提到的传统月饼,比如五仁、枣泥、豆沙等甜馅自不必说。当以鲜肉为代表的咸馅月饼在江浙沪大行其道时,吃月饼便无需等到中秋,茶食店就成为了吃货日常打卡的地方了。

随着人们口味的发展,鲜肉的种类也开始繁多起来:“榨菜鲜肉、蛋黄鲜肉、龙虾鲜肉、梅菜鲜肉等馅心的月饼纷纷涌现,鲜肉月饼在糕点江湖中几乎也可以独立一个门派了。我在上海吃过糟香鲜肉月饼,吃起来有一股米甜酒的醉香味,舌尖甚至还产生了轻微的酥麻,但随即又转为劲爽之风漫延全身,胸中块垒由此消散。”这美食带来的舒爽劲儿真的是令人神往啊,虽然我等尚未吃过糟香鲜肉月饼,但李吃货的世界我们懂。

 

编辑:一加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