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淑惠
这一天,街面的行驶速度提高了很多,车很少,主要是运送保障民生、抗疫物资的。人,屈指可数,新闻里要求足不出户、不聚集。
禁毒支队50岁的民警郭晓宏一早戴着警帽、穿着冬执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醒目地站在了旅馆村村口。这是支援一线的第二天,西安疫情形势严峻,防控提级,所有公安民辅警都下沉到基层去开展抗疫工作。他和老伙计刘希文被安排在长乐西路旅馆村的这个点,确保群众足不出户不聚集。
昨天,长乐西路派出所的片警告诉他说,这个地方叫“旅馆村”,可他在地图上没搜到这个名字。后来得知,其实,就是一个旅馆集中的区域。100米左右的巷子里,就有14家旅馆,疫情暴发前,这里最多住四百多人,如今,因为疫情,这里还有106人住这里,绝大部分是来西京医院看病的病人,因为距离这里西侧200米左右,就是闻名的西京医院,看病出行方便,一张床最便宜的只要三四十元,经济实惠又方便,来看病的普通群众大都选择住这里。刚一到这儿上岗,郭晓宏就仔细地问了片警有关村子的基本情况,所谓“要打有准备的仗,对自己的责任田做到心中有数、底数清”。
疫情紧了,村子封了。
快中午饭点儿的时候,村口慢慢走来了几个人,要出来去找吃的。以前,为了省钱,他们就在村里的小饭馆简单应付,现在小饭馆都关门了,他们的房子又不具备做饭的条件,刚开始点外卖还能送,现在外卖也几乎点不到,咋办?
一个旅馆的老板在旁边给郭晓宏说:“我家都快揭锅底了。”
郭晓宏问房东:“你家还有啥?”
老板说:“还有些挂面、葱。”
“老板,那你能想想办法不?”郭晓宏脑子里转了转说。
“咋,想啥办法?”
“这些租客,都很不容易,能住你这里,就是为了省钱、方便,现在没有吃饭的地方了,咱得想想办法。”他看旅馆老板还有些不明白,就继续说:“他们吃饭要求也不高,能不能这两天就他们在你这儿搭个伙儿?”郭晓宏提议。
“在我这儿搭伙?”房东惊讶地说,“我是开旅馆的,不是开饭馆的。”
“我知道你不是开饭馆的,他们就吃家常饭,西红柿鸡蛋汤挂面就很好,你不是说了么,你还有挂面。其实,就是多几张嘴,你一锅做多点儿。”
房东面露难色,“我这儿没啥菜啊,就剩两根葱了,这还出不去,买不上菜,我,我弄不了这事。”
“咱不能看着这些外地群众就这么饿着么?是不是?咱这样商量一下,你看,你买菜的事情,我们给你解决,你说你要啥,我们给你买,只要你能让这些人在你这儿吃一碗饭。”郭晓宏拍着胸脯说。他知道,只要有一口饱肚的热饭,滞留在这里的外乡群众就不会闹着上街找饭吃去了。
“你,能给我们买菜?”房东犹豫且质疑。
“你就列清单吧,都要啥?”刘希文直接切入主题。
于是,郭晓宏的手机上就有了“往后余生”发来的一张菜单:2斤小葱,2斤蒜苗,西红柿5斤,豆腐3斤,韭菜1斤,挂面6包,白菜三大棵,鸡蛋3盘……
这张清单,郭晓宏一直记在心上。看着太阳下山,天慢慢黑下来,气温很快下降到零下四五度。他望着夜空中的月亮,如同白昼的太阳,有日有月就有光明。随着夜色渐浓,旅馆村渐渐安静下来,大家基本都蜗居在房子里,关心疫情的最新消息。郭晓宏和老伙计刘希文看看表,就要十点了,他们俩互相催促着,快,赶在十点超市关门前,完成“清单”任务……
第二天一大早,迎着第一缕阳光,他们带着清单里的菜品食物来到执勤工作点。当他们把菜品食物送到旅馆门口,周围的群众都从各自的家里给鼓起了掌,这掌声,好像冬日里剔透的阳光,听得让人温暖而振奋。他们笑着向楼里的群众喊着:给大家再说个好消息,市上正在陆续给大家免费送蔬菜呢!很快就到位!
掌声更大了,还有欢呼声,阵阵而起。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