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巍巍巴山深藏“三乡”镇巴孕育璀璨文化,浩浩洋水传扬苗乡刺绣推动扶贫助残。7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与汉中市镇巴县苗乡刺绣博物馆共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西北工业大学指导教师曹立帆、胡雅心老师,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驻镇巴县巴山镇宝山村干部庆晓勇,镇巴县苗乡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贺小绒,镇巴县大巴山绣品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照林以及西工大社会实践队师生等参加。
西工大社会实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镇巴县苗乡刺绣博物馆。周照林介绍镇巴苗绣的发展现状,也提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近些年愿意来学苗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技术传承队伍呈现高龄化特点,且大部分学徒并不以此作为主业,更多是以兴趣为出发点作为副业发展。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苗绣的非遗技艺,在县委县政府和街道办的大力扶持下,于2010年创办了镇巴县大巴山绣品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贺小绒讲解了苗乡刺绣的深远历史、鲜明特色和针绣技法。作为一个肢体残疾人,她拜师学艺掌握了苗乡刺绣非遗技艺,培训苗绣手艺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自己的奋斗,带动当地残疾妇女增收创收,成为“陕西省镇巴县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被评为汉中市“十佳励志人物”、创业带动就业明星、创业创新巾帼十杰。
随后,双方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共同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授牌,不仅为西北工业大学学子提供了更加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双方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庆晓勇表示,西北工业大学将依托镇巴苗绣非遗文化,向在校师生广泛宣传镇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并定期组织学生走进镇巴。他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理念,肩扛时代责任,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不断探索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共建活动积极推动了高校与企业间的互联互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构建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合作理念,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也为地方引进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