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身材”卖柿子:基层干部拥抱新时代的“人间烟火气”

发布时间:   作者:崔卿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崔卿

“千辛万苦考上编,为了人民去擦边”。绍兴市新昌县的一名团支书林小白为帮村民卖掉滞销柿子,听从网友建议秀出健美身材,三天卖光了300吨柿子。销量激增的同时却也争议不断:有人质疑“不务正业”,有人点赞“不走寻常路”。争议背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干部形象与履职方式的认知碰撞——当“泥土味”遇上“网红感”,当“一身正气”变成“秀色可餐”,看似“搞事情”“秀身材”,实则秀的是发行于泥土、蓬勃于田间的青春力量,是贴近群众、拥抱新时代的创新实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干部?答案就藏在“搞事情”“秀身材”的表象之下。这是“初心”与“匠心”的交融互通,是“破圈”与“破题”的同频共振,更是“流量”与“留量”的权衡博弈。

初心为“锚”,匠心作“楫”——创新的底色是“为民”

评价干部履职的标尺,从不是“端着架子”的官僚主义和“走个过场”的形式主义,而是“扛起担子”的责任担当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不务正业”的质疑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公利内核”:团支书林小白“秀身材”的出发点是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他的行为内核是“为民”的“公利”,本质是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的“急难愁盼”,而不是单纯地博人眼球。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相比于坐办公室念文件、走基层“摆拍打卡”的“悬浮干部”,以林小白为代表的新昌县宣传部门敏锐捕捉网络传播规律,将“健美身材Show”作为“产品宣传单”,用流量思维激活乡土资源。这种“群众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务实精神和“市场规律是什么就顺什么”的时代精神,正是新时代基层干部该有的“匠心”,而这份匠心的源头,始终锚定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破圈是“锤”,破题为“径”——活力的关键是“创新”

“不务正业”和“不走寻常路”的争议折射出部分群众对干部形象的刻板印象与新时代要求之间存在的鸿沟:似乎只有“严肃稳重、不苟言笑”才是干部应有的形象。这位团支书的“破圈”,似一记重锤砸破了群众对干部的刻板印象。他听从网友逗趣的建议从僵硬的比心跳舞到大秀身材,创新性地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田间地头的“青春力量”,不仅让柿子搭上了“流量快车”,更让乡村振兴的故事有了“新路径”——原来村干部也可以是健美的时尚弄潮儿,乡村也可以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舞台”。这种“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述乡村故事”的创新智慧,正是破解“乡村如何振兴,乡村振兴如何激发青春因子”的密钥,从而让“数商兴农”的理念从政策文件走向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图景。

流量为“器”,留量为“要”:长效的核心是内功

在喝彩与掌声中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秀身材”带来的流量只是“敲门砖”和“宣传单”,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若只沉溺于眼前的“似锦繁华”,难免陷入“娱乐化”“庸俗化”的窠臼,正如当前网上一些跟风拍的各种“擦边视频”甚嚣尘上,“辣眼睛”的同时属实“很俗”。对基层干部而言,创新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博眼球”,而是“促发展”。在这场“流量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吸引流量只是第一步,转为“留量”促进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让一时的热度沉淀为乡村发展的长效温度,让“网红”转化为“长红”,既需要“借势造势”的“聪明劲儿”,更需要“深耕细作”的“拼命劲儿”——在努力挖掘本土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上要“下硬功夫”,在高标准农作物种植采摘生产、完善农产品物流运输等产业链环节上要“有真功夫”,在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延伸农业产业链上要“下苦功夫”。唯有把“流量红利”转化为“产业红利”,才能让乡村不仅有“一时的热闹”,更有“长久的兴盛”。

在“秀身材”卖柿子的林小白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基层干部的创新实践,更是乡村振兴大潮中涌动的青春力量。新时代的基层舞台,从不拒绝“接地气”的创新,从不排斥“有温度”的表达,但我们必须始终坚守“为民办实事”的实干底色。当有更多干部能放下“架子”、挑起“担子”,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绘就更多拥抱新时代的“人间烟火气”。


编辑:夏雨           责编:林夕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