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颖)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平安是最大的民生。10月28日,“十四五”期间平安渭南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渭南市始终坚持将平安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统推进、细化落实,成效显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公正、有序的良好环境。2024年人民群众对全市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较2020年提升1.76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累计获“平安铜鼎”13个,富平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省“平安金鼎”,韩城等6县(市、区)获全省“平安银鼎”。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平安建设合力。印发《平安渭南建设实施规划》,明确6方面7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每年将平安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设立市委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动态调整专项组和成员单位,确保协同推进。同时,将平安建设重点指标列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督导、预警和结果运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细化措施落实,推动平安建设落地见效。
服务保障大局,稳住经济社会平安底盘。渭南市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期、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出台《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渭南市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若干措施》,制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全市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2572个,建成特色调解室47个,拥有人民调解员7936名。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成果丰硕,韩城“四联调解”和富平涉税费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创新组建2041人的“巾帼民情员”队伍,精准化解婚姻、家事、邻里等矛盾纠纷,做法被省委政法委和省妇联肯定推广。十四五以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6万余件,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深化综合治理,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制定落实《渭南市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公安“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应用平台建设,汇聚247类25亿余条数据,常态化开展社会治安风险排查整治。优化提升“135”快反机制,确保发生警情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完成6个公安检查站智能化建设,整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2.9万余路、农村“小探头”18.3万余路,建成705个“智慧安防小区”“智能内保单位”,智慧防控网进一步织密。建成市级专门学校,补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短板。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盗抢骗、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刑事案件连年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从2020年的96.43%提升到2024年的98.81%。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9.39%,治安案件发现受理同比下降4.94%,社会治安水平进一步提升。
筑牢基层基础,平安建设更加坚实。制定《渭南市网格管理服务实施细则》,深化“警网融合”建设,8.8万余名网格员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前沿触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平安防线进一步加强。建立智慧派出所“一管三防”工作体系,深化派出所主防警务改革,全市派出所警力占比达到45%,“一村一警”实现全覆盖。全市12个县级综治中心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五有”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建成2176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培养“法律明白人”11103名,村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成功创建20个国家级、4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万余场次,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
据悉,下一步,渭南市将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渭南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渭南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佑怡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