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张娜)10月25日,走进佳县燕翼堂义塾,一声声清脆的童音萦绕耳畔。“韩奶奶来了,韩奶奶来了……”在孩子们雀跃般的欢呼声中,一位白发老人抱着亲手缝制的坐垫,踏着秋日的晨光走进教室。这份细致入微的关爱,恰如这所燕翼堂义塾给人的感觉——自由又慈祥。

韩奶奶在燕翼堂义塾发放坐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十多个三五岁的孩童端站在讲台,齐声诵读《孝经》。奶声奶气的读书声,透着难得的专注。每逢周末,这座古朴的义塾便成为佳县最温暖的存在。家长们陪着孩子来到这里,在义工老师的引领下,共同浸润在国学经典的智慧海洋中。

“韩老师,孩子这么小,能听懂吗?”看着年幼的女儿,我曾忍不住向86岁的韩海燕老师发问。他露出慈祥而坚定的笑容:“未来,孩子们在社会立足,在有德的基础上,无非具备三头子——笔头子、嘴头子、胆头子……”这位耄耋老人,在花甲之年毅然举全家之力创办了这所义塾。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记得那个周末,我看见女儿独自走上讲台,虽然还读不通顺《孝经》的句子,但那双小手紧紧握着书卷,眼神里满是勇敢。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今天她或许不懂孝经的深意,但她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明天、后天,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经典的种子终将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让她既能言善辩,又能落笔成章。
“妈妈,我喜欢燕翼堂。”回家的路上,女儿拉着我的手说。“为什么呀?”“因为那里有我的朋友,还有韩爷爷。”稚嫩的话语让我恍然:这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在经典诵读之外,孩子们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长者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妈妈也喜欢。”我轻声回应。是啊,我喜欢这里的书香气息,喜欢“燕翼”这两个字背后的深意。“燕翼”出自《诗经》,是“善为子孙谋”的意思。看着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一天天成长,不正像雏燕在燕翼堂的呵护下,慢慢展翅,终将翱翔天际吗?
燕翼堂义塾,由本可安享晚年的韩海燕一手创办。25年前,60岁的他毅然举全家之力,在当地首开国学义塾。如今86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这方讲台上,汇聚各方公益力量,义务为孩子们普及国学经典。二十五年如一日,这片文化净土已滋养了上千名学子。
冬日暖阳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专注的小脸上。琅琅书声依旧,韩海燕老师则在讲台上耐心讲解。这一刻,燕翼堂仿佛化作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连接着千年文明的智慧与崭新的希望。在这里,爱在延续,文化在传承,一代代人正用行动诠释着“善为子孙谋”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