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通讯员 李秀娟)“没想到反映的下水堵了多年的问题,‘说事大院’一牵头,10天就彻底解决了!”近日,城固县莲花街道小东关社区东二路居民看着畅通的管网,向“桔乡说事大院”议事成员连连道谢。这是该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用“说事大院”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缩影。
为提升治理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小东关社区立足实际,探索打造“桔乡说事大院”治理品牌,通过筑牢根基、健全机制、聚焦实效,让“大院”成为民意收集的“窗口”、问题解决的“平台”、干群连心的“纽带”。
多元共治筑根基,议事平台“实”起来。社区以“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为核心,筑牢“说事”根基。一方面,整合“一约五会”“四议两公开”“妇女议事会”等现有平台,与“桔乡说事大院”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用、功能共融,同时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确保议事方向不偏、立场不移。另一方面,构建“1+5+X”议事主体体系——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五类主体协同,再吸纳热心群众、专业人才等“X”力量补充,目前已组建15人核心队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此外,建立常态化议事机制,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9次,严格落实“每季度至少1次”要求,让“说事”从“偶然谈”变成“定期议”。
闭环管理提效能,民生实事“办”起来。为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社区建立“诉求收集→分类梳理→现场议事→交办落实→反馈评价”五步闭环机制,以“闭环管理+公开透明”推动“说事”向“办事”转变。机制明确每项诉求的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同步实行“三公开”:公开议事清单、办理进度、办理结果,让群众全程看得见、能监督。议事成员还定期回访,跟踪事项落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大院累计收集养老服务、环境整治、管道疏通等民生诉求15条,办结率达100%,真正让“说的事”变成“办成的事”。
聚焦实效解民忧,基层治理“活”起来。“说事大院”的核心在“实效”,社区围绕“解民忧、化矛盾、聚合力”发力,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解民忧上,从“说事”直接变“解困”:东二路5户居民下水管道长期堵塞,大院迅速组织居民代表与维修人员现场勘察,10天完成管网升级;北环路原带锯厂闲置多年、环境脏乱,通过“专业改造+租赁运营”模式,6月转型升级为花园式餐饮休闲场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
化矛盾上,让“隔阂”转为“和睦”:充分发挥大院“润滑剂”作用,开展“邻里调解会”,成功化解纠纷3起。社区二组吴兰翻建房屋引发地界、采光争议,大院邀请土管所干部解读政策、居民代表实地丈量、议事成员居中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实现“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
聚合力上,推动居民从“旁观”变“参与”:以大院为纽带,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成立“党员先锋+居民志愿者”服务队,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安全巡查、秸秆禁烧宣传等公共事务,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氛围,让基层治理真正“活”了起来。
如今,“桔乡说事大院”已成为小东关社区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群众有诉求,到大院“说”;社区有难题,邀群众“议”;民生实事,靠大家“办”,在一次次“说事、议事、办事”中,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基层治理效能更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