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亮爬上来

发布时间:   作者:孙文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李林益/绘

文/孙文胜
  村庄的夜晚宁静、祥和,屋舍、茅棚、菜园里,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犬吠和虫鸣,若石子丢进池塘里,才打破了这池水般寂静的氛围。蓝黑的天幕上,悬挂着的,是一弯半月。那月宛如一把银色的小镰刀,割裂了光明与黑暗,而四下闪烁的星星,则是惊落一地的碎银。
  月儿爬升的过程,是一场无声的舞蹈。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坐在牛栏上望月亮。这月儿先是淡淡的,细细的,隐约在地平线。你没觉察时,它便开始慢慢升起来。浩瀚的天宇里,它升着升着,就逐渐明亮水色了,像冰清玉洁的仙子,裙袂飞扬,婀娜飘逸,直至炫舞高天。这个过程,没有喧嚣,没有躁动,只有静谧的美。
  月儿升空,把我们一群毛头娃娃看呆了。花花说,半月像一只大眼猫,低头能看见你和我。小熊说,半月像一把神仙的弓,瞄准着星辰和大海。那时候,我们童言无忌,任思绪天马行空。
  半个月亮下的世界,独特而别致。那些白日看起来平淡的事物,有了这月光的渲染和映衬,都变得诗意浪漫起来。古老的石桥,被月光映照,便穿越了时空。我看见小桥上,贾岛哒哒骑着老毛驴,一边吟诵,一边比划,用“推”还是用“敲”难以定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村外的淖池,盛满了月光,如仙人的杯盏,泛起了银色的涟漪。就连那些孤独的树影,也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像是得了佳句的诗人手舞足蹈。
  少时读白居易,我很喜欢《暮江吟》中的句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所以走在田间的小道上,我就分外关注月下露珠的形态。露,那些晶莹剔透的精灵,它们在夜的深处诞生,凝聚了夜的精华。在草尖上,它们是绿意的装饰,增添了生动的韵味;在花瓣上,它们是花朵的眼泪,诉说着潮湿的秘密。月与露,两者皆为夜的馈赠,一弯弓,一明珠,一静一动,相互映衬。每一颗露珠,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倒映着天空的深蓝,星星的璀璨,和那弯弯的月弓。月似弓,弯弯的弧度,守望的是天空的微笑。露似珠,闪闪亮亮,在黎明中等待阳光的亲吻。月光洒在露珠上,若弓弦微颤,音符弹落,奏响了一曲宁静而华美的夜之颂。
  半个月亮爬到屋顶上、瓦缝里,酸酸草肉肉的叶尖,也挑着一颗带水的月亮。透过瓦缝看下去,灶火间里,母亲腰系围裙在忙碌。她手中的菜刀在砧板上跳跃着,昏黄的土油灯,将她的身影在土墙上扯得长长的。院中间,父亲借着微光编担笼,柔软的竹篾条像抓不住的小鱼儿,蹦蹦跳跳,在手掌上下翻飞。大哥、二哥沉默不语,手持篾刀,专注地“咔咔”破着竹竿子。甜蜜的场景,就像这半个月亮,虽不完整,却让清贫的家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多年。父亲母亲已经不在了,故乡也变得遥远陌生起来。明明已到了谷雨,明明布谷鸟已经叫响了芒种,但我却连播种、收获这样的大事情半天也想不来。要是父亲还活着,我这样怠慢土地,怠慢庄稼,无疑是要挨揍的。然而此刻,我却听到了少时熟悉的歌声:“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啦啦,爬上来……”那一点点嘹亮起来的声音,让我看见了月光下,日渐圆润了向日葵,顶花带刺的嫩黄瓜,趁凉挥镰割麦的老父亲,还有扛着一大捆柴禾,急急忙忙向家赶的秋莲嫂。
  在所有月相中,半月,那半圆的弧度,半明半暗的神秘,无疑是最具诗意的存在。像是一个微笑,一半挂在唇边,一半留在心上。即使残缺,也能绽放出独特的美。半月,是月亮的魔力。我仰望那半月,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它以含蓄、清雅、静谧、诗意和永恒之美,成了夜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我愿化作那清风一缕,轻轻拂过它的面庞,与它共舞于这宁静的夜空之中。
  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啦啦,爬上来……

编辑:一加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