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忠诚的守望者——品读丁小村散文集《大地的初心》

发布时间:   作者:高晓亮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高晓亮

拜读完小村先生的散文集《大地的初心》,我想起一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句诗出自现代思想家、诗人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诗意表达了老先生对天地世界的宏大认识和卑微生命的珍视之情,既蕴含着智者的理性认知,也彰显着仁者的悲悯情怀。

我之所以联想起这句诗词,是原因我从字里行间深切感受到小村先生不仅拥有与马老前辈一样探索与认识自然的智慧、敬服万物生灵的胸怀,而且,他在长期思考、认知和体悟自然的过程中形成自觉的生态意识。

早在7年前,瞻阅小村先生的《秦岭南坡考察手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长达一年多,我在秦岭南坡的山区走访。走在山间,众多的山岭让我目不暇接。那些高大的山岭让人仰视,那些翠绿的植物让人心灵纯净,而山间流淌的清澈河流,仿佛让我的目光更清晰了”。读书识人。我从中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小村先生崇尚山水,眷爱乡土,执着于自然价值的探索。当然,也是因为书中描写地理山水、人文历史和风物民俗的优美篇章引我入胜,让我感叹,以至于抑制不住书写的冲动,写就《秦岭:与众不同的山》浅拙感悟。

随后的几年间,有幸多次与小村先生一同穿行乡村,行吟山野,探幽寻趣。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我清晰地感觉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他心灵的向往,陈村仲春的一野金黄、龙池盛夏的一泓清凉、黎坪红尘峡深秋的一树火红、罗帐岭茶园隆冬的一片雪白,让他欢呼惊叹;略阳黑河的飞瀑、法镇柳沟的竹影、湘水沟壑里的一抹蔷薇香令他欣喜不已;在油菜花上忙碌的蜜蜂、嬉游浅底的小鱼、掠过长空的飞鸟,甚至是泼洒在湖面上的霞光都成了他关注和抒怀的对象。亲眼目睹过他热爱自然的虔诚姿态,确认过他关照生灵的温润眼神,由此,更加坚定了我最初的判断。

或许,正是小村先生坚守着融入与回归、尊重与顺应自然的纯真生态理念,用清澈的目光端视大地,用纯净的心灵去领悟自然,所以,他诗意的篇章既展现着文学艺术美,又显现着自然生态美,让读者赏心悦目。

一月的雪是纯洁的精灵,清爽了人们的呼吸,也清亮了山野的眼睛,装扮着童话世界,也蕴育着复苏的希望。三月淅沥沥的雨,下在大地上,给人间种植了生长和收获的力量;下在春天的心坎上,一朵小小的伞,盛开在爱情的岁月里。六月的蛙声虽不是天籁之音,但也不聒噪刺耳,像是乡村的唢呐,给乡村的夜晚注入了几分生气,增添了几分喜气,把单调的乡村烘托得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十一月看山,山寒水瘦,站在远处张望,最高的山顶着蓝天,峭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露出了钙质坚硬而挺拔的骨骼。

自然之美并不在于自然本身,而在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审美的追求。我想,正是因为小村先生崇尚自然,载一抱素,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不但从风雨生发、草木荣枯自然镜像与虫鸣鸟唱、雪落花谢生灵清音中读懂大地“包容万物,和谐共生”的初心,而且亲手把认知格局、宽仁气度和生态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塑造出独具魅力的文人风骨,所以,鲜活、有质感、接地气的文字既赢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众多粉丝的青睐,也获得国内一些生态文学杂志编辑们的认可。

一个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的作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一定是有思想的人。实际上,小村先生并没有一味沉浸于发现美的喜悦和享受美的体验当中,而是经常只身走进山野,凝视大地的“疤痕”,理性地思索人类为满足私欲对自然生态造成的伤害以及带来的后果,以文人的视觉和思维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尽自己一份保护自然生态的社会责任。

比如,他在《总有一条路通往故乡》里说,当他走出喧嚣嘈杂的城市,在市郊的青菜地边,看见一排排巨兽似的挖掘机、森林般的脚手架和长长的天车臂,像是要把天空戳烂。弥漫的灰尘让天空变得越来越昏暗,城市边的河滩上,堆满了水带来的垃圾:塑料袋、泡沫。村庄被格式化的建筑所抹去,村边的溪流变得乌黑,没有了游鱼,连小草也不愿意生长。这是必将消失的乡土,就如同一支咏叹调,留下的是袅袅的伤感的尾音。

看得出来,小村先生说的既是自然也是人类,讲的是故事也是警示。我从职业情感上能够体会到他说这话时的伤痛与无奈,能够感受到从他身体里散发出来的强烈的生态意识,更能够理解潜隐在文字里“生灵同天”的涵义。在此,我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自然主义者或者热爱自然的人都能读到《大地的初心》,从中得到启示,受到启发,自觉改变并引导他人改变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尽一份责任,出一点力量,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家园,让天空长蓝、青山长绿、秀水长流。

心存良善,一切都会美好。现实虽一时半会无法改变,但小村先生却依然坚信大自然会默默承担人类给它造成的恶果,极尽可能地修复自己,极尽可能地帮助我们,善待人类。于此,我似乎看见一个初心不改的守望者,执着坚守着对大自然灼热的信仰,忠诚地守望着他热恋的乡土。

 

编辑:西亮           责编: 林夕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