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卿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自找苦吃”是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推崇倡导;而“没苦硬吃”却是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应当警惕并坚决摒除。
“自找苦吃”是主动担当作为的精神追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自找苦吃”、负重前行的苦难奋斗史。正是因为有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为寻求救亡图存之道而夙兴夜寐、上下求索,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火种点亮中国革命道路形成燎原之势;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闯关夺隘、将生死置之度外,才铸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有邓稼先、于敏、王进喜、焦裕禄等有识之士的鞠躬尽瘁、舍生忘死,才有了新中国蓬勃有力的发展。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人甘于奉献、“自找苦吃”的身影。
“自找苦吃”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也是新时代青年践行初心使命的应有之义。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乡野,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青年黄文秀放弃繁华优渥的城市生活,带领群众摸着石头过河,探寻脱贫致富良方,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之路上;航空工业沈飞某型舰载机研制罗阳青年突击队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攻坚克难中托举起大国重器的凌云之志……他们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副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找苦吃”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自找苦吃”并不是要让我们“没苦硬吃”。近日,“节假日值班十秒没接电话就挨了批评”的新闻在网上发酵,引发网友热议。这种“没苦硬吃”的背后,是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意识的缺失,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更是形式主义思想在作祟。值班的本意是为了有效发现紧急情况并及时响应。但在层层加码之下,逐渐异化成了“为值班而值班”的表面功夫,“宁可空转,不可空缺”的错误逻辑大行其道。一些不涉及突发应急任务的部门,也被迫加入 “值班大军”,上演着 “人在岗位、心在游离” 的 “表演式值班”,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杜绝这种“没苦硬吃”“没班硬值”乱象,关键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没苦硬吃”“没班硬值”只是“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才是“里”。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纠治“四风”顽疾。这种“没苦硬吃”“没班硬值”的乱象,正是纠正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抓手。只有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人员从无效加班中解脱出来,他们才能真正腾出精力,将 “自找苦吃” 的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新时代青年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任重而道远。想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要有“自找苦吃”的精神追求,也要时刻警醒,避免矫枉过正陷入“没苦硬吃”的形式主义窠臼。唯有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政治清醒,方能在成就“大我”的征途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