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 铮铮铁骨绥德汉(4)

发布时间:   作者:墨耘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墨耘

李子洲(1892—1929),名登瀛,字子洲,出生于绥德城内一个银匠家庭,北大李大钊的学生,哲学系毕业,是“五四运动”游行大会十位主席团成员之一。1923年初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陕北任榆林中学教务主任兼国文和历史教员。同年,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址绥德)校长,期间,出版《陕北青年》刊物,撒播革命火种。在他影响和领导下,西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于1924年在绥德创建,绥德师范被称为“西北革命策源地”“陕北红色堡垒”。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陕北男子汉走上革命道路,如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他于1927年7月任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8年2月代理省委书记,期间,领导了清涧起义和渭华暴动;1929年2月被捕,当年6月18日病逝狱中。

他是陕北革命的播火者,是中国革命的一座丰碑,是绥德汉的典范。1940年,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陕北共产党奠基人”。

长眠绥德的英雄汉

在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英雄汉,他们虽然不是绥德人,但为了守卫边疆(绥德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成为许多朝代的边疆),来到绥德驻守,有的再也没能回到故乡,而是长眠于此。他们也是英雄汉、绥德汉。其中突出人物是秦时的扶苏与蒙恬。

扶苏,嬴姓,名扶苏,秦始皇长子。他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他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直言劝谏父亲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为此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当时治所在绥德),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始皇外出巡视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

扶苏死后,葬于绥德疏属山巅。传说扶苏被逼自杀后,将士哭声震天,山河同悲,那泉水也呜咽起来,故名“呜咽泉”。泉旁石刻壁立,其间唐代诗人胡曾的《杀子谷》最为感人: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是当年恨李斯。


编辑:林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