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有多少得以传世,有什么可以留下来?
话说“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有多少首留下来?五百首?三百首?都不是,答案超乎你想象—仅有两首。
李白的叔父李阳冰替他整理了十卷《草堂集》,可惜在宋以后失传了。李白写了一辈子的诗估计有万首,流传下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如今《大鹏赋》我们还能看到,而《鸿猷文》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到底什么能留下来?
咱们再说说《全唐诗》,经历了四位先贤才得以传世。
第一位明朝天启年间胡震亨(1625年—1635年)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编撰任务,取名为《唐音统签》。就这样一位贡献如此大的人,《明史》里却没有他的只言片语,各种书籍也没有他的生平传记。这到底什么能留下来?
第二位明朝礼部尚书钱谦益,用了很多年编了数百卷,天不假年,心愿未了。这到底什么能留下来?
第三位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季振宜,作为当时首富,富到什么程度呢?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摹版他收藏、《富春山居图》他也收藏,现在一半在国内一半在中国台湾,你说他牛不牛。有书、有钱,万事俱备,经过十年在钱谦益的基础上终于编写出七百一十七卷,成书第二年他见阎王爷去了。这到底什么能留下来?
胡震亨、钱谦益、季振宜三位先贤给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资料,只需合并完善,就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全唐诗》了。
第四位康熙大帝选派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的爷爷),在优化合并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季振宜的七百一十七卷之后,公元1705年曹寅在扬州开局修书,只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全唐诗》的全部修书工作。
这是一部断代诗歌总集,这也是我们几辈人的心血付出的结果。
到底什么能留下来?能够留下来的,是那些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独特艺术风格和广泛文化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才华和时代精神,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些作品的流传,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