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高质量发展看教育 >

用心教书 以爱育人 ——记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长安区第二中学教师朱亮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5-24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有这么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秉承心中有爱、眼中有人的原则,注重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坚持大德育观,注重学生全面多元发展,在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激励着每一个孩子,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就是高三思政课老师——朱亮。

“朱老师既是一位班主任、一名思政老师,更是同学们的一位朋友、一个榜样。朱老师让我知道,一位好老师真的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带过的学生只要提到朱老师,无不交口称赞。


机缘巧合 毕业后重回母校任教

2012年,朱亮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时,与无数毕业生一样,他面临着职业生涯的重大抉择。朱亮告诉记者,毕业之后,其实已经与西安的某所名校签订了就业协议,但在看到长安二中的招聘信息后,第一时间就想回母校任教。“我从长安二中出来,又回到长安二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也是那年起,朱亮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第二年,他又担任高一班级的班主任,这一干就是11年。

再次回到熟悉的校园里,朱亮内心十分激动。“高三的时候,我特别崇拜代政治课的安老师,当时就想,如果我也能成为像安老师一样的政治老师,那该有多好!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年轻时的梦想突然就实现了,现在每天跟安老师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感觉特别不可思议,我也会加倍珍惜这段时光。”朱亮满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这段经历。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朱亮不仅具备很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还善于把同学们认为抽象、说教的思想政治课渗透到生活之中,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助力课堂,使学生真正想学、爱学,并能有所收获。


多育并举 为学生成长提供动力

在日常教学中,朱亮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教育方式,坚持大德育观,注重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他依据生涯规划理念展开生涯辅导,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访谈,邀请专家进班展开生涯讲座,开展“四个一”班级动力工程,为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动力。

从2013年开始,朱亮就开始了在自己班上的“三个一”班级动力工程,即每日箴言分享、每半个月一次读书分享、每月一次生涯主题活动,拓展学生生涯认知宽度、广度、深度,助力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发展。2023年,他在“三个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每节课前的一次时政播报”,成为“四个一”。作为政治老师的朱亮在这一领域非常敏感,他要让学生了解时政,而时政播报的主要内容是《人民日报》的时政新闻,每天在早读期间进行播报。从最开始实践探索的一个班,后来逐步推广到全校,得到了校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认可。

朱亮还在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理念,开展农耕体验、果蔬种植、劳动分享、生命感悟班会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他的办公室中,常年堆放着锄头、锹、耙子等劳动实践课工具,他们在校园的一角开辟了一片小菜地,旁边竖立着“长安二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牌子。朱亮告诉记者,虽然收成参差不齐,但影响不了他们对生命的观察和反思。在每次的总结班会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抒发着在劳动实践课上受到的启发和收获:“万事开头难,种菜更是如此。做事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只会做得多错得多。”

朱亮反复强调:“种地不是目的,帮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才是。你不需言语,让他看到生命的成长,就会有所思考和收获。”

此外,他非常注重德育素材的挖掘和利用,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借助人民检察院、博物馆等特殊空间场域,邀请全国最美公交司机、陕西好交警等先进人物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注重多育并举,关注多元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心系学生 用爱诠释教书育人真谛

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朱亮还用心关怀每一名学生,从课堂学习到生活点滴,时时注意,刻刻留心,用爱诠释教书育人真谛。

2023年2月,距离高考只有一百多天,朱亮发现班上的一名女同学偷偷地把手机带进学校。“当我在朋友圈看到她给别人点赞时,猜到她上学时偷带手机,又私下询问了她的同桌得到了确证。我后来找到她谈话,说我是通过监控发现她带手机的。一开始她还不承认,但我又不能点破,后来我就把这个事藏着,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再去说。”

一天早读课上,同学们发现黑板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我不是安欣,但我希望安心;你们不是高启强,但我希望你们启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警与匪的关系,你跑我追,你逃我抓,你负责犯罪,我负责正义,而是你失去了学习的斗志,我帮你燃起;你偏离了学习的正轨,我帮你纠偏;你缺少了正确的方法,我帮你补齐。 —— 致偷藏手机的你们”

当时恰逢电视剧《狂飙》热播,朱亮结合热点话题,写下了那段话。朱亮说,这名同学看到那段话后,终于承认偷玩手机了。在高考的最后关头,她放下手机,奋发向上,终于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如果当时把她放弃了,她可能会一直沉迷手机,进而影响学习,可能就不会考出好成绩。”朱亮欣慰地说。

2024年1月18日凌晨3点,朱亮的微信里收到了该同学的一长段肺腑之言,她对朱亮老师表达了歉意与感谢:“在一晚的深思熟虑以及上大学这半年期间的所见所闻,我的感悟真的很多很多,应该跟您道个歉,我年少轻狂不成熟,曾经一次次辜负您的期望,您在我身上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我可以说是咱们班最费心的一个学生了。我真的很庆幸遇见了您,朱老师,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但是因为有您,我发现我在慢慢变好,可能并不明显,但是我也确切地感受到了……谢谢您,朱老师。”当朱亮给记者讲起和这个女同学的故事时,他满脸笑意。

在当班主任的这11年里,朱亮桃李满园,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获得学生的真爱。

2018届18班的王碧荷同学也对朱老师充满感恩之情,“朱老师是我高中成长路上乃至整个人生前进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导师。他既是我的政治老师,同时也是我的班主任。在他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立德树人’。许多人对政治科目的印象是枯燥的、无聊的,就连我一开始也存在这种刻板印象。但通过朱老师的政治课,我喜欢上这门学科,对我影响之大,体现在我高考填志愿时,毅然决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的第一志愿。这就是政治的魅力,更是朱老师的魅力,他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了课堂和生活,我想,这就是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我眼中的朱老师通过这寥寥几句是叙述不完的。朱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量变积累的,在某一天终将会促成我们质的飞跃……感谢朱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12年的教学生涯,朱亮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将青春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收获着幸福与快乐,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在他的带领下,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市、区、校级优秀班集体,所带科目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科目,他也先后获“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名师”、西安市思政大练兵“教学骨干”、西安市长安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未来,朱亮将继续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他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教书育人,通过教书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学生提高学识、精进自我,养浩然正气,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编辑:图图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