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高质量发展看教育 >

好老师必须永远是谦恭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 ——记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杨兵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5-22

 杨兵

  

“班主任从事的既是教育也是管理。”在杨兵看来,班主任是一项教育与管理相融合的工作。他认为,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唤醒学生向上向善的成长愿望,鼓舞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激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在班集体内部,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推动整体的学业提升,通过提供积极的心理资源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通过有益的集体活动促进群体的友善和谐。从教数十年来,杨兵始终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到了既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成长;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在,也放眼于学生的未来。

春风化雨 用语文引导正确三观

杨兵告诉记者,他在读书时就对教师行业很感兴趣,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主动报考了师范专业,努力为成为一名教师打好基础。今天的杨军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些年来他一直主动担任班主任,没有中断过。班主任是一个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倾注巨大责任感的岗位,但这些年来杨军一直甘之若饴,他说:能在学校任教已经是梦想照进现实,能够一直当班主任也是我引以为傲的事。

从业二十余年,杨军在教师岗位上取得了许多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班主任、陕西省魅力班主任,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青少年生涯指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单位国培项目授课专家,《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其教育专著《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推荐教材和班会课设计参考书。

杨兵主要教的是初高中语文。他认为,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能直接、直观、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感受学生的变化及成长,也能浸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师的职责很重,必须教对学生负责的语文,做对社会负责的教育。

因此,杨兵也非常注重语文的课堂表现力。他的课堂从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跟学生一起学语文,和学生共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中外文学文化的魅力。此外,他每节课都会留出三到五分钟的学生分享时间。在起始年级,他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分享表达的能力;到了初二或者高二的时候,会让学生分享一部喜欢的电影,再逐步拓展到分享喜欢的一本书、一个历史文化名人,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去归纳、去表达,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就这样,杨兵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课堂分享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在公共场合进行清晰、流畅、有个性的表达。

以行示范 与学生相处“亲密有间”

从杨兵成为老师的那一刻起,他就为自己制定了和学生相处的准则:“亲密有间”。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要实践起来却是难上加难。“亲密”就是能够真正走到学生身边,并且争取让学生接纳自己,“有间”就是作为教师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属于“异质共同体”。相处的尺度把握不好,就会适得其反。杨兵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希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关爱,同时还需要注意适当保持距离,保持教育尊严和教师威严,不能变成嘻嘻哈哈的“好哥们”关系,这样才方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

谈到对学生的要求,杨兵只有最简单淳朴的四个字:诚实、积极。“诚实”,不仅是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撒谎、不骗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要追求什么、要争取什么,不自我怀疑、不自我否定。“积极”,是希望学生做人做事都积极,人生征途漫漫,学业、生活上的挫折偶尔会如迷雾锁住学生

前行的道路,所以杨兵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在消极的事件中寻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那部分,重燃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更加坚定地向自己追求的方向努力。对于杨兵而言,这四个字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他会时刻提醒自己对待教学、对待学生,要诚实,与学生相处要简单,不要戴有色眼镜去揣摩甚至抹黑学生。

在杨兵的教师记忆中,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一直伴随着自己,困难有大有小,问题有多有少,对学生对老师而言都是挑战。杨兵从来不会一概而论地处理问题,而是会努力为学生想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当然也免不了遇到一些他当时的能力不足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杨兵会感到自责,但同时也会激发他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动力,让他要求自己不断地向内向外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杨兵很喜欢这句话,他一直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指导学生的成长,希望成为学生追光路上的点灯人。他告诉记者:“我总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给学生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但是客观地说,可能由于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还不能帮助到每一个学生,但我会一直努力。”

以心传心 让教育成为双向奔赴

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被问及杨兵与学生之间最难忘的事,他脱口而出“我的30周岁生日”。那天,杨兵忙于工作,彻底忘了生日这回事,但他的学生没有忘,全班50多名学生集体为他庆祝了30周岁的生日。

“班长以一个极其正当的理由向我请了假,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在切蛋糕环节,我想着给每个学生都分享一块,结果一不小心就切了十多分钟。当时我脑海里闪过了太多与学生相处的点滴。特别是看到学生那么用心地为我庆祝,特别感动。”杨兵感慨万千,“我很庆幸能够跟学生一起分享生命成长和工作历程中一个标志性的日子。这也让我更确认了作为教师的价值,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魅力。”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杨兵时刻不敢懈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采访最后,他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教育理想和学生实际永远要比我们设想的更丰富,永远比我们在各种理论著作中遇到的更复杂,所以教师要永远做一个学习者,永远做一个研究者,永远做一个实践者,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继续跋涉,不断成长。”

文化艺术报见习记者 马溯萱


编辑:图图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