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亦是血肉之躯 ——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李伦 时间:2020-04-02
2020年1月26日,新华社在“新华视界”发表了一张新闻图片,图片上是一幅为军人送行的画面,图片下方的文字写道:“1月24日,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受命紧急驰援武汉,这是前来送行的队员家属为队员整理背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一架从古城西安飞往江城武汉的中国空军飞机平稳着陆,空军军医大学身着迷彩的医疗骨干们,背起行囊,向着武汉一路勇进,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丽'逆行者'。”图片署名为:新华社发,张昊鹏摄。 这张信息量大、新闻性强,又充满着特殊气氛和真实情感的照片,一经问世,立刻就被各大媒体纷纷转发,并受到广大观众和网友们的关注。然而,这张照片的作者张昊鹏并不是新华社的记者,而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一位普通的麻醉医生。照片上的主人公是西京医院放疗科护士赵萌和她的丈夫孙志龙——西安交大附院麻醉科PACC(术后恢复室)的男护士,他们压根也没想到自己夫妻“告别”的一瞬间,会定格在相机的镜头里,并且很快让人们知晓。一张小小的照片为何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普通麻醉医生是怎样拍出这张打动人心的照片,这背后的故事还要从拍摄这张照片之前讲起: 由于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今年的春节注定了变得格外的不平静。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向全国发出了号令,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一场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拉开了帷幕。对于军人来说,对战争有着特别的敏感。而对于穿白大褂的军人来说,对病毒引发的“战争”,更加高度的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截至1月22日24时,国内25个省市累计报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571例,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5897人……这一消息,让空军军医大学的军人们感到不安,立刻绷紧了神经。要知道,在2003年SARS爆发时,学校就曾经派出医疗队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执行抗击“非典”的任务,而这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的突袭,职业的敏感使他们预感到情形会更加严重,心里暗自做好了准备。 1月23日上午,空军军医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主席重要批示指示,以及中央军委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对学校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政委王宝红提出,各级要以讲政治的要求高度重视,落实好安全宣讲,加强各级严防严控,全力组织好应急力量,随时做好奔赴抗击冠状病毒一线的准备。 果然,行动紧随消息而来。第二天,大年三十一早,学校便接到上级命令,经中央军委批准,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迅速抽组人员成立医疗队,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执行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艰巨任务。于是,学校立即成立了由王生成副校长担任队长,以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空军第986医院,涉及呼吸、感染控制和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骨干组成的医疗队。 校长周先志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这次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均具有丰富的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医生的中高职比例达70%,其中一些还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这意味着学校派出了专业技术最强、经验最丰富、思想作风最过硬的队伍,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 带队的副校长王生成也心情激动地说:“此次参与救援的医疗队,许多护理人员是技术过硬的文职和招聘人员。救援命令刚一下达,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他们身上的血性和担当令人动容。”这表明军改后的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一样,能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和祖国的重托。 情况的确如此。当成立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一传出,军人们就纷纷向党支部和科室报名,主动请缨出征,枕戈待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大家还在一张请战书上签名,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以宣示参战的决心和勇气。命令就是旗帜,召唤就是使命。从下达命令,到动员、准备物资和快速集结,竟然不到半天的时间,一支143人的精干医护队伍,身着迷彩服、背着背囊全副武装在学校机关大楼前集结完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效率之高叫人惊叹。而在这之前,所有人员处理好了家里的事务,有的主动退掉返乡车票,有的悄悄退掉订婚的酒席,有的匆匆安顿好家里的老人孩子,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在集结待命的短暂时间里,医疗队员们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牛奶、面包、榨菜和火腿肠等。而这时已临近新年的除夕,正是家家户户团圆,吃年夜饭、看春晚节目的美好欢乐时刻。 晚上18时,出征仪式举行。机关大楼前,出征医疗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目光炯然,排着整齐的队伍。周围围满了前来送行的家属,脸上饱含着深情和期待。周先志校长作动员讲话,并向医疗队授旗——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特殊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出一批铁血英雄。队伍里,50岁的宋立强神情凝重,他是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2003年曾赴北京小汤山医院参加抗击非典的战斗。这次救援,救治经验丰富的他,将和五位同事坚守在最危险的重症区。接到出征的命令时,同是军人的妻子李嫣懂得部队的规矩,立马就帮他收拾行囊,因专业限制,作为唐都医院心内科主任的她,无法与丈夫同行。而此刻,她的目光无声地看着他,暗自为他鼓劲加油。宋立强晚上本来要在家陪父母过除夕的,这一走,只好把任务交代给妻子李嫣了。 第一次随军参加国家救援行动的李君,是西京医院儿科监护室的护士,从事重症监护13年来,先后与同事成功处置多起危重病情,曾将一名患病的孩子从死神中夺了回来。原本除夕夜值班后,她将休假好好陪陪家人过年。可听说医院要驰援武汉,她第一个报了名。“能够参加这样的救援行动,我觉得特别神圣。”她自豪地说。这时候站在队伍里,她却不敢看前来送行的丈夫和七岁的女儿一眼。直到登车的那一刻,她才忍不住眼泪簌簌地往下流。 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胡世颉是在凌晨4:50分接到命令的,他立即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爸,我被抽调武汉抗病毒了。”这时候老人还在睡觉。7点36分,老父亲回复四个字:“不辱使命!”父亲的理解让他差点掉下泪来。胡世颉认为,选择从医,就是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老党员,在抗击疫情中就是要树起一面旗帜,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从军20多年,他因工作忙碌很少与家人在一起。这个春节,打算和爱人陪女儿和岳父母出去旅游一趟,并提前三个月预订了机票和酒店。可驰援武汉的命令一下来,擅长危重患者救治的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爱人知道他的脾气,也理解军人的使命,决定取消全家人的行程。女儿也懂事地说:“我们全家出门旅游远比不上爸爸挽救生命重要。”家人的理解支持,是军人的坚强后盾!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 回到拍摄照片的过程上来。这时,麻醉科医生张昊鹏也来到出征现场,这位年轻的博士、副教授,一个月前才参加“和平列车—2019中老两军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习行动”载誉归来,获得了老挝“国防勋章”和老挝“建军70周年”纪念勋章。在老挝执行任务中,发生了中国赴老挝旅行团车祸事件,他和战友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工作,受到和平列车医疗队和我国住老挝大使馆的好评。他今天是来为科里4名出征的战友送行的。离开家时,他没有忘记带上自己心爱的索尼单反照相机。平日除了每天忙碌在麻醉医学的世界里和手术台上,他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摄影。 张昊鹏刚走到出征现场,就被眼前的景象和气氛所感染。穿着迷彩服、戴着口罩的军人们正在整装待发,旁边送行的家属一边殷殷叮嘱,一边帮着整理行装,场面隆重热烈又有些悲壮,就像士兵告别亲人要走向战场。他一下想起了17年前在这里送母亲奔赴小汤山医院参加抗击非典的情景,那时他还是一个学生,亲身感受了与母亲离别的痛苦和担忧。而现在他已是一名军人,心里涌动的是医者的伟大和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张昊鹏的母亲薛卫斌是原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研究所的总护士长,有着重症监护、病房管理的深厚理论和实践功底。为了赶赴北京,她毅然丢下住院的公公婆婆,在为保卫小汤山生命防线的战斗中做出了贡献。这次春节前,她回到成都看望已96岁高龄的母亲,可刚到家第二天就接到科主任的“召回”通知,要已经退休的她尽快返回西安,投入到医院抗击疫情的工作。她二话没说立刻订了返回的火车票。 想到这些,心情激动的张昊鹏举起索尼单反相机,要用镜头把眼前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纪录下来。随着快门的闪动,军人们宣誓、整理行装、向战友和亲人敬礼、拥抱告别的画面,一幅幅进入了他的相机镜头里。忽然,他看见一对年轻夫妻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女的就是西京医院放疗科护士赵萌,男的是她的丈夫孙志龙。赵萌虽然是科里成熟有经验的护士,但参加这样重大的任务还是第一次,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孩子,心里不免有些牵挂,可抗击疫情、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是军人义无反顾的职责,因此她既兴奋又有些紧张。赵萌把背囊背到身上,在忙乱中胸前的军衣被背带勒住,细心的丈夫发现了,立刻上前帮助她整理背带,抚平胸前的军衣,也抚平她心里的紧张和担忧。这个细小的动作给了妻子信心和力量。自古战争都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夫上战场,而今天和平年代的眼前却是许多父亲送女上战场,丈夫送妻上战场。张昊鹏心里仿佛一下被电流触动,立刻举起相机,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感人而又难忘的瞬间。 当天晚上,张昊鹏把自己拍的部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里,并将所拍的四、五十张照片全部提供给了医院宣传科。他没想到这些照片第二天就编发刊登在学校和空军的网络媒体上,更没想到其中送别时作为家属的孙志龙帮助出征妻子赵萌整理背囊的照片,第三天就被新华社选中刊发出来,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扬,并纷纷转发。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董海龙说:“这是张昊鹏医生偶然捕捉到的镜头,看似平常,确实感人。我们的战友也是普通人,也有家人,家人更多的是牵挂!” 是的,在这些最美“逆行者”的身上,在面对疫情和死亡的情况下,他们不仅具有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牺牲的一面,而且跟所有普通人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柔软似水的一面。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一张照片折射出出征军人的风采。 1月24日晚23时58分,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乘坐的空军伊尔—16飞机,安全抵达湖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接着是赶赴住宿点,请领医疗物资,协调对接疫情……不觉间已进入大年初一。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战斗打响了! 26日,医疗队进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较多的武昌医院,对病人展开了积极救治。截至1月30日,2名重症患者在前期治疗基础上,体温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14名重症患者病情基本稳定,4名极危重患者情况也在好转。 相信好消息会不断传来…… 作者简介 李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著有长篇小说《远去的杀声》《迷失之鸟》;在《中国作家》《昆仑》《中篇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萌芽》《清明》《北方文学》《红岩》《长江文艺》《西北军事文学》《延河》等刊物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 编辑:庞阿倩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