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战“疫”镜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徐惠庆 时间:2020-03-04

  当过年的味道弥漫在村庄、社区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向我们袭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疾控人冲到前线,与疫情赛跑,与病毒较量。我为自己是疾控人而自豪,更为我的战友们的坚守和勇敢而感动。
  战“疫”还在继续,我们仍在奋战。当夜深人静稍有空闲时,我的脑海里除了流调、消杀等熟悉的情景,还有一些画面像电影镜头一个个浮现出来,让我为之动容。
  镜头一:特别年夜饭
  天渐渐暗下来,疾控中心大楼的灯亮了,周建红正在忙碌着。
  除夕前一周,省里召开防控新冠肺炎视频会议后,周建红就赶出培训教材,在全区医务人员中进行了培训;春节前,她又率先到汽车北站对体温监测作指导。此刻,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电脑、一个电话机、两部手机,这是她的“战斗”武器,她安排着应急队员奔赴现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她还要实时了解疫情动态和防控最新要求,并与兄弟疾控部门保持联系。
  女儿打来电话:“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吃年夜饭啊?”周建红才想起,今天是除夕,家人正等她回家吃年夜饭。她放下电话,却放不下手头的活。她是疾控中心传防科的科长,疫情当前,肩上挑着职责,不能陪家人吃年夜饭了。
  夜幕下,万家灯火闪烁,周建红似乎能闻到空气里飘来的菜肴香味。可她更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在除夕夜歇着,疾控人必须与时间赛跑。
  突然有人敲门,门开了,“妈妈!”女儿响亮地叫着,爱人站在女儿身后,拎着一只电磁炉和一包饺子,朝她微笑。
  周建红一下子激动了,又有复杂的情绪涌上来,眼眶热了,但她笑了......
  镜头二:“抗疫夫妻”
  张艳和朱秋荣,既是夫妻,也是同事,又成了战友。疫情警报拉响后,他们把年仅4岁的孩子托付给老家的父母,夫妻俩以单位为家,日夜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张艳既要去抗疫一线工作,还要查阅相关资料与文件,随疫情变化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防治措施建议,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还要接听多达近百次疫情咨询电话。她第一个参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个冲进隔离病房给病人采集样品,几乎每天都是凌晨才睡觉,经常刚躺下,电话又响起……
  朱秋荣,忙碌在疫情防控的现场,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奔赴高速路口或武汉返乡人员集中医学观察点……待命时,他是绷紧的一张弓;出发时,他是一支随时能射的箭。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一下,他说,在这里守着更安心。
  夫妻俩同是浙江嘉兴秀洲区疾控中心应急队成员,因不在同一岗位上,很少能碰在一起。
  终于有时间坐到一起了,夫妻俩牵挂寄宿在远方的孩子。孩子吃得好吗,睡得好吗,想爸爸妈妈吗,哭吗……说着说着,张艳流泪了。朱秋荣安慰妻子:“快去微信里问问孩子情况。”张艳打开了微信。微信里有家人留言,是一段孩子的语音:
  “妈妈,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陪我过年啊……”
  张艳哭了。
  镜头三:他们是“福尔摩斯”
  “我是防控指挥部,发现一例疑似病例……”深夜11时,人们已进入梦乡,秀洲区疾控大楼灯火通明。正在值守的流调应急小组成员接到指令,立即穿上防护服,拿起工作箱,冲入夜幕里。
  流调是疾控人的一项专业工作,通过详细追溯调查掌握情况。一位从疫情高发地区返回秀州的人员出现一些症状,调查人员及时赶赴现场,与病人面对面交流询问,了解其接触的人、去过的地方、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等。他们抓住关键环节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地进行着甄别与判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同时想方设法从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对每一个时间点都要完整衔接,不留空当。奋战到清晨,终于完成调查报告,供相关部门在医治、消毒、管控、处置、决策等各项工作中的参考。有时候情况比较复杂,调查难度很大,他们通宵达旦、彻底不眠,不把情况掌握清楚决不收兵。
  他们是拨开迷雾的“福尔摩斯”。
  镜头四:特殊理发
  疾控中心的电梯口或楼梯上,走过的都是匆匆脚步,我看见同事朱培华医师的头发长长的,有些凌乱。我开玩笑说:“你该理发了。”朱医师也停住了脚步,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没时间啊,等忙过了这阵再去理吧。”
  他是太忙了。再有两年他就要退休了,但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朱医师主动请战上一线,他说他经历过SARS和禽流感防控,有工作经验。白天,他在各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指导工作人员做好管理、防护、消毒、转运等工作;晚上,他还要负责接听市民咨询热线,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进来,朱医师担心上厕所耽误接听,忍着少喝水。疫情面前,朱医师早把理发不当回事了。
  我想到了检验科的沈瑛,她以前经常给儿子理发。我跟沈瑛说了情况,第二天中午,沈瑛真的把理发工具带到了单位,趁午饭后空隙给朱医师理发。走廊上,朱医生端坐在椅子上,低着头,沈瑛手拿一把剪刀忙着。
  每天活跃在抗疫一线的朱医师,此刻像个听话的孩子。
  镜头五:温馨的家
  疾控人员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只是战“疫”时期,很少回家。
  中心主任沈月根,既要为区抗疫指挥部出谋划策,又要全面统筹中心各项防控工作,几乎天天吃睡在单位。连续通宵工作,喉咙哑了。同事再三催他回去休息一会,沈月根才想起,已有半个多月没回家了。趁着工作间隙,沈月根回了一趟家。
  爱人听他声音嘶哑,泡了一杯淡盐水递给他。从爱人心疼的眼神里,沈月根感受到了这杯淡盐水的温度。呆不多久,又要出发,爱人塞给沈月根一盒润喉片,嘱他带上。
  中心副主任顾谢君,负责全区信息排摸、数据统计工作,还要到现场作技术指导,忙得顾不上家里的事。家里,年老的父亲正在生病,孩子仅有两岁,妻子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家。顾谢君心里清楚,这段时间,妻子一定忙得焦头烂额了。
  终于,顾谢君抽空回了趟家,发现丈母娘也在家里。妻子说:“你单位事多,我把妈接来了。”丈母娘说:“你放心工作好了,家里的事我们会安排好的。”父亲朝他挥挥手,他懂父亲意思是“去吧去吧”。顾谢君啥话也没说,实际上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在心里默念着:全力投入抗疫,争取早日回家。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