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2020陕西两会 >

陕西省两会“代表通道”多位代表回应社会热点话题

来源:未知 作者:齐敏 时间:2020-01-17

 

微信图片_20200117184945.jpg

 

 1月17日下午,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前,蓝田县董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田利,凤县县委书记张帆,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梦桃纪念馆长王晓荣,铜川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张亚建5位陕西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应各方关切,讲述意愿心声,展现履职尽责风采。

 

蓝田县董岭村:探索乡村治理模式——“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市场手段”


蓝田县董岭村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几十项荣誉称号。而此前的董岭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是典型的“空心村”。如今获得这么多荣誉,他们在推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是怎么做的?

李田利表示,主要是通过三方面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在2015年,该村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后,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架构,盘活了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为社会资本的融入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重点抓住环境治理的“牛鼻子”、群众参与的“命根子”及改革创新的“戏芯子”,探索出了“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市场手段”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三是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董岭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建立核桃加工厂、发展民宿经济、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产业,乡村振兴成效得到初步彰显。

 

凤县: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是一个因矿业而富、旅游而兴、生态而美的资源型山区县。近年来,全县把破解矿业一元独大、过度依赖地下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项重要使命,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张帆表示,围绕践行“两山论”,凤县将以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健全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清单制度,注重源头预防,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场保卫战;

二是对传统矿山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矿山。同时,建设有色金属循环、新型材料、军民融合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基地,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三是打造两当兵变策源地、工合运动重要发祥地、宝成精神体验地和航天精神纪念地四大红色旅游品牌,做好“旅游+研学+康养”文章,强力推动旅游提质增效;

四是持续扩大花椒、林麝、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养殖规模,打造一批休闲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增效增收。

目前,凤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3天,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小城。

 

袁家村:输出品牌及管理模式,帮助更多地方实现乡村振兴

 

郭占武表示,袁家村这么多年来发展旅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带动村子持续发展,二是解决村民共同致富。

袁家村首先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先通过旅游吸引游客来,通过诚信做品牌,以食品安全为破题,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带动农副产品的加工,加工产量会倒推到一产的种养殖,用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逆向产业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三产融合、产业多元化发展。

下一步发展战略就是整合全国优质农副产品,把袁家村的品牌推向全国,实现产业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因此,袁家村于2015年开始实施“进城”战略,进军商业综合体,现如今,袁家村的城市体验店已达15家。2016年,袁家村实施“出省”战略,我们基于袁家村12年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经验,输出品牌及管理模式,帮助更多的地方实现乡村振兴,目前在青海、河南、山西已经有3个外省项目投入运营。通过多点支撑,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纺织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王晓荣就纺织业如何培养和留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做了回答。她认为,纺织工业以科技、品牌、人力资源建设等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企业要提高单品利润、扩大销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越来越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要使纺织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就业,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明确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完善首席技师和师带徒制度。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首席技师。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资助相结合,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等方式给与激励。完善师带徒制度,打造劳模和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根据行业发展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技能人才的结构特征,结合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服务实际,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铜川绿色发展观: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高效利用

张亚建作为一名基层的农业科研单位省人大代表,从专业角度谈到了践行好绿色发展观,当下应该怎么做。他说要践行好绿色生态发展观,首先要抓住土壤问题,确保土壤健康。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所以,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前提下,确保耕地质量和健康尤为重要,可以说,健康土壤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前提和基础。

在生产实践中要做到绿色生态和健康土壤的协同发展,首先要做三方面工作,让土壤健康起来:一是需要给土壤补充有机营养,也就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二是需要激活或富集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组。三是需要给土壤补充适量有机鳌合态微量元素。

铜川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围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高效利用,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可复制、可推广的“铜川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两提两减两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而且这一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可实现三个高效,一是生产转化高效,从废弃物到资源化利用,从土壤有机质提升到土壤生态迅速恢复,均可高效实现,速度是传统意义上50倍;二是产值高效,优质农产品产量可提高15%以上,品质参数可提高30%以上;三是生态高效,推广应用这个循环模式,可亩减少使用化肥、农药30%以上,按照排放标准等量计算,每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公斤以上。可以说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良好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此前,1月15日上午,在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前,“代表通道”首次亮相。5名省人大代表米磊、黄亮、李春临、李智远、刘安民分别从各自领域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文化艺术报记者 齐敏

 

编辑:齐敏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