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书法艺术 >

字谜鼻祖-孝女曹娥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薛鑫 时间:2018-06-01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十四岁孝女曹娥的美德而立的石碑,是我国著名碑刻。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十四岁孝女曹娥的美德而立的石碑,是我国著名碑刻。碑文虽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于言表。如果用现代汉语解读之,我们便能看到这样一个凄美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人们那泓折心动容的哀伤和孝道感恩的情怀。

曹娥(公元130-143年)浙江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曹盱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仪式上为神灵舞蹈。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端午节,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队由曹盱指挥,船逆着江流行驶。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曹娥当时年方十四,她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一直寻至第七天仍不见父尸,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

后人为纪念孝女曹娥,改舜江为曹娥江。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并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碑以载孝,孝以文扬。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径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题辞一时无人能解,自成一谜。”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书圣”王羲之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其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有人称:“邯郸文与右军书,珠联璧合,乃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信然!至为惋惜的是,书圣王羲之摹写的碑刻早已佚失,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书圣”王羲之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其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有人称:“邯郸文与右军书,珠联璧合,乃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信然!至为惋惜的是,书圣王羲之摹写的碑刻早已佚失,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

关于曹娥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话说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主簿杨修拱手作答:“此乃辞语谜面,我已猜出。”曹操即予制止,说:“你暂不要讲,给我思考一番。”行至30里外,曹操对杨修说:“我亦猜出来了,你先说出来让我听听。”杨修解释道:“‘黄绢’就是有色的丝,是‘绝’字;‘幼妇’,即少女也,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繁体字写法。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辞’。”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这个故事,成就了曹娥碑“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它又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灯谜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历代文人墨客也都喜欢到这里参读研究这块石碑。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曹娥碑的故事写入了自己的作品中。薛鑫/整理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