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书法艺术 >

贴地行走与云端飞翔 ——雷珍民巨幅草书欣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彬 时间:2018-06-01

王阳明先生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雷珍民草书作品

○ 李彬

王阳明先生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王阳明所说的定是人间的大定、大清净。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这种说法,同样可以移植于文化艺术,包括书法。可以说,在书法创作这条路上,前人们几乎踏遍了我们所有能够想到的路径,并且留下了稳健密实的脚印。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出更为独特深刻、巧妙空灵的作品,我想,这是每一位书法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著名书法家雷珍民先生也不例外,他在大定之中的朝乾夕惕,孜孜以求,似乎更令人值得关注。

雷珍民先生的书法之路由董理祖父遗嘱和先贤书谱肇端。先生治学所及,博洽无匹,其书法可视为心路历程和艺术轨迹的全息缩影。更为可贵的是,他对陕西书法学术史的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对自己在潮流和大势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也相当自觉。他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不张扬,不尖刻,也不捉奇弄怪,剑走偏锋,而是望之如云,近之如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用老子的这句话评价雷珍民的自处哲学颇为贴切。和合自然,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掩自身光华而混同尘境,正是佛道出世入世的上乘境界;同流可全身避祸,不合污则保持内秀而自立不倒。其实,真正有才华有修为的人都很内敛,也很低调,不招摇,心态平和,不管和什么层次的人相处,都是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书如其人,雷珍民先生的书法是登得大雅之堂的横平竖直,是见过人世沧桑的点画撇捺,看上去几乎没有张扬的个性,平正,从容,风雅,外形柔和,结构沉着,通篇气息初品平淡,细品依旧平淡,里面藏着的斯文气度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似有若无地飘散着,如同那些入过《诗经》的细草和香花,有着白露茫茫、森幽无际的宁静之气,像清风徐来,小泽涓滴,沾溉身心的同时,还能嗅到花香。

哲学家维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雷珍民的学术之路一直是贴着大地稳健行走,而这次的巨幅草书就是在云端跳舞了。近几年,他常常对我说,楷书之余想写些草书,他的身体里仿佛有一种东西在横冲直撞,那是他曾经被禁锢的思想,人们无法看见它,也无法理解它,需要书法家自己有胸怀有气魄去认识和捕捉,并转化为草书的线条之美。他认为,草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折射着生命的大自在和艺术的大自由,想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必须敬畏草书。唐代书法家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誉。他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温文尔雅,谦谦君子般的雷珍民先生也想振飞了。戊戌春节,他躲在海南,绝交息游,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海涛云烟般舒卷自如,用六尺十二条屏的形式分别写下了杜甫先生名篇《饮中八仙歌》和《秋兴八首》的巨幅草书作品;点划精意且多变化,风格生动自然,极似米芾书意,圆熟婉转,欹正互补,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这些作品,不仅是书法创作中的妙笔,亦不妨看作是书法家壮心不已的宣言,或向读者透露出艺术探索的“实时定位”。书法家在哪里呢?在依依亲情的柔肠百转中,在爱与美的舞蹈之上,在给朋友们写下的字里行间,在布满惊奇和喜悦的点点旅踪,在繁荣与和平的咏叹里,在珍民先生存诚格物的人格和寂然自守的风致中——那根部的孤独,从而幻化成自我新鲜的、可以摸得到的不朽符号,在枝头悄然萌动,长成光荣,钤印高古。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云:“诚斋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未及其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眼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诚斋指的是诗人杨万里,形容其创作之快,真可谓曲尽其妙,幽默风趣,移植于珍民先生的草书异曲同工。雷珍民先生的草书个性化符号明显:从表层看,关乎结构;从组合看,关乎线条;从内质看,关乎韵致。因而,当我真切地面对雷珍民先生的巨幅草书作品孜孜品读的时候,更觉醉人,每一翻阅,就有“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的审美感觉,仿佛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艺术的熏染;凡读过他书法作品的人,灵魂都会有被盯、被追之感;它们是力度和风韵的完美结合,动势与静态的高度统一,它们所体现和表达的是笔底的古典文人生活情趣和墨中的古代文化历史现象。这样说,并非溢美,能够以笔迹意痕的律动使线条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是中国书法家的杰出贡献。但没有民族文化做脊梁,艺术则是无法建构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作品是站在一个书家的艺术实践中对于一种作为、精神和人格的肯定与诠释,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文明的回溯与探视。

艺术是耕种性灵的工具。艺术给人最大的快慰就是审美的愉悦。怎么才能愉悦呢,韩愈先生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好的艺术作品在于有意无意之间。但它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能否写出经典的作品,考验的不仅是写作者对时代的认知和思辨、文化底蕴的厚薄,更有深切的情怀以及视野与格局的宽广度。经典作品不仅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书写,还包括过去和未来。它不仅能符合这个时代审美要求,更应该坚守独立品格,是划时代的,它不仅是现世之书,更是未来之书,能经受未来的审视与检验,即便有时代的局限,也是瑕不掩瑜,恒久地绽放光芒。珍民先生的草书当做如是观。

李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现为西安国学院院长、《国学》主编。著有《听那立体的乡愁》《风中的灯有多美》《为花堪惜风雨》《言淡如风》《大爱无疆》《本色红亮》《一钩新月天如水》《最后那片竹林——吴三大评传》《美乡醉梦人——茹桂评传》《天容海色——雷珍民评传》《人民艺术家——石宪章评传》《阆风游云——草圣张旭评传》《花盛自心——乔玉川画传》等散文评论集多部。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