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第十三天 来源:卜里书院 作者:述石 时间:2018-08-20
汉字本义内涵丰富,从文字学角度对汉字形义进行释源,明晰汉字书体递变规律,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 一.继续临摹《乙瑛碑》 1.辨析特殊字例 汉字本义内涵丰富,从文字学角度对汉字形义进行释源,明晰汉字书体递变规律,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辨析《乙瑛碑》中“戒、前、辞、监、戆、艺、杂”等字,认识隶变在书体递变过程中的作用。 2.临写第37、38页,适当放大,按照帖上章法临写,注意字距行距。 “戒”字的隶变 说文解字: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居拜切 说文解字注:警也。言部曰警,戒也。从廾戈。会意。居拜切。十五部。持戈以戒不虞。说从戈之意。 甲骨文 战国帛书 武威汉简 说文解字 乙瑛碑 石门颂 王羲之 苏慈墓志 龙藏寺碑 褚遂良 今天的临摹作业 二.学习高二适先生《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自序 1.高二适先生的文人风骨 (1)高二适先生和亦师亦友章士钊先生的交游; (2)高二适先生和兰亭论辩 2.解读《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自序 (1)内容简介: 高二适先生以考证《急就章》文字的草法及释正作为引子,旁徵博引古今各种草书及篆隶资料,阐明章草以及今草每个字该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以及这么写和那么写的细微差异之处。作者认为字法有著严格的一脉文化传承,所有师心自任的虚造,盖皆缘于不学。他书中写道:“盖章草不独为吾国文字草法之权舆,即论今草、正书书体,亦罔不由此省变而出。昔之工此书者,尊之为草圣,夫岂徒然哉!” (2)自序节选: 粤维汉黄门令史游,创为《急就章》草法,其后传摹者有张芝崔援,至于吴晋,则有皇象钟繇卫夫人铄王羲之及索靖等诸家。而元魏有崔浩者,亦以写《急就》有声于世。顾自唐颜师古之《急就篇注》出,而汉晋诸家之书不得广传,此固由颜氏舍章存正,而世之言《急就》者,始于蒙求,以至成学之士,亦祇维其文,不维其书,此一失也。又颜氏注所录《急就》正文,与松江石刻皇象章书对勘,即此章正二本,时有笔迹异同,及疑似牵混之处,可见颜氏不但不存章法,而释正亦不全依当日章草由隶书省变之原体,致使后人之校录《急就》者,以隶草之笔法,不能与正书之笔画相同,遂多构别体俗书,或则易假字为本字以迻译之,自是离汉隶而考章草,舍章书而考《急就》,踳驳乖违,斯乃颜氏不传章草妙迹之过,此二失也。至其尤可歎恨者,自颜氏注不传皇象等诸家之书,终唐之世,章草之法若存若亡,唐代能书者辈出,然能工章书者绝少,此三失也。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自序局部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内页 课堂掠影 课堂场景一 课堂场景二 张国朝老师示范 杨成辉老师示范 董大龙老师示范 张国朝老师课稿选 心得体会选编 1.鲜为人知的笔墨故事 记得两年前,我和几个师兄弟陪著国朝老师回乡省亲,那时候爷爷正在病榻之中,早就听说爷爷是製作毛笔的行家,于是在閒聊中我请教爷爷:“製作毛笔主要选用什麽动物毛?”爷爷说:“用兔毫,因为蓄墨好一点儿。”我又问,选用兔子哪个部位的毛呢?爷爷说:“使用脊背上的毛,为的是弹性好。”因为爷爷身体状态不好,我们之间语言交流有所障碍,所以聊天内容到此搁浅,不曾想这一次聊天变成了定格的历史。 后来,我採访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老人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和朋友们聊天曾讲古代兔毫的选用方式,这种方式听起来是很残忍的:就是将一根烧红的铁棍从兔子的屁股穿进去一直从口中穿出来,这样一来兔子必死无疑,在兔子死亡的瞬间,由于疼痛,使得兔子全身的毛整个竖了起来,此时再从他的背上取下竖起的毛,那都是笔直的、一根一根的,想像一下也肯定没有弯曲的毛,这样造出的毛笔,定然坚韧挺拔、富有弹力。只是这种方法过于残忍,想像一下都心有馀悸。我们常说的“中山兔毫”竟然是这样得来的!古人为了写好字,费尽心机,可惜的是兔子为我们献出了生命。 墨也是这样,经过“三万杵”製作成的墨条,虽然已经很好了,但那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墨条是在农曆五月初五的早晨,抓一只蛤蟆,然后把墨条擦入蛤蟆口中,再将蛤蟆吊起来,挂在暗室内阴乾,等到来年的端午节,取出墨条,便得“宝墨”,民间称其“蛤蟆墨”。据说,端午节这天人们见不到蛤蟆,七夕节这天见不到喜鹊。 笔墨,之所以称之为“宝”,是因为有生灵赋予了它们灵魂,这是笔墨在传导精神文明的同时具有的另一宝贵之处。吾辈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更应该善待毛笔,不废片纸,惜墨如金……(陕西 薛鑫) 2.第一次参加寻觅真经公益书学堂培训学习,仅仅第一天报到和开班第一课的教学活动,就深深的感动了我。 首先,思源·新能源公益基金、多氟多、卜里书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给我们所有学员做出了榜样。其次是国朝老师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谦逊的态度给我们很大触动,包括董大龙、杨成辉在内的老师及工作人员的热情、严谨和倾力奉献,无形中已为大家上了生动的示范课。三是有幸结识全国各地热爱学习、积极上进、追求书学理想的朋友,大家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互砥砺提高。由此,我以为,参加此次公益书学堂培训,收穫的将不仅仅是书学技艺本身的提升,更多的将是为人、治学、做事的新的思考和更大的责任担当。(四川 陈顺军) 跟著张凯老师继续诵读龙文鞭影 练习太极拳和八禽戏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