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文历史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出版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魏晓文 时间:2020-12-14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魏晓文)近日,武警工程大学教授(编审)杨若文近9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上下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上世纪九十年40万字的历史小说《宫灯》后,“闲置资源”自我开发的继续。 作为新华出版社的重磅之作,这是一部聚焦于家庭的长篇历史小说,叙写了苏轼、潘丙、王三这三家的月缺月圆,旁顾了几十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对家庭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解剖、开倔。《天涯何处无芳草》从情感层面切入,覆盖了聚美型、平淡型、撕裂型、扭曲型、错位型十几种家庭情感形态,展示了爱情、亲情、友情的浓浓、淡淡、撕裂、融合。历史上的苏轼之家,走出了三位历代认同的文化巨匠、两位百姓敬仰惦念的好官、五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女子。该书圈定苏家作为描述对象,涉及当时广袤社会,众多事件与主要人物,都有据可查,避免“戏说”以误导读者,具有坚实的历史支撑与丰厚生活积淀。 在书中,作者把爱情、亲情、友情三者或平行、或交错,贯穿小说的自始至终。苏家聚美型家庭的诸多阳光切面,在当今,也是急需的,又是待补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该书在选题与切入点上闪着光亮,其开掘的主题带有强的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 小说诸多故事环环相扣,有的蕴意深沉,有的惊心动魄:苏轼误入妓馆后的施智脱身,抗涝中水灌全城的惊险时时袭来,遭受诬陷锒铛入狱命悬一线,家人亲友惊慌失措中的奔走营救,苏轼在朝堂上的暗箭集身,地方施政中的曲曲折折,单身入虎穴后几被油烹,抗辽中的惊险连连与出奇制胜,苏轼失踪后苏家孙子命丧狼口、儿媳发疯,苏轼被诬遭贬南下途中朝云的先是被抢后又落水,到岭南后苏轼王朝云的几遭黑手等等,五六十个惊险故事与诸多细节,在情节起伏中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着力凸显了苏轼的胸怀天下、谋福百姓、意志坚强、逆境不屈、乐观达世与王朝云的爱情忠贞、聪慧机敏,塑造了苏妻王闰之的善良贤惠,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浓,弟媳史娟儿的深明大义。与这些主要人物相伴的,还有一诺千斤的巢谷,足智多谋的高僧佛印,侠肝义胆的道士吴复古,视友情如命的王诜、王巩,洞明世事而又疏财仗义的“怪人”陈慥,言语“半吊子”而行为一点也不“半吊子”的刘廷式,目光前瞻的宰相王安石、以社稷为重的重臣司马光,经验丰富的三朝元老文彥博,性刚心善的高官范镇,多次给苏家伸出援手的高官张方平以及文化名人黄庭坚、米芾、李公麟,而天良丧尽的宰相章惇、看风使舵的官员林希等等,则是另一面孔的人物形象。书中涉及诸多与苏轼密切相关、影响后世的诗词书画、文物名胜,其日常生活、生葬婚娶也依北宋习俗,尽量给读者以生活的原汁原味,摸之能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诸多让人捧腹的开心故事融入情节之中,增强了可读性、吸引力,也丰富了人物形象。书中调动了多种写作手法,最显眼的是象征与衬托:绿草是王朝云的化身,山石象征苏轼。好多章节中的山石与花草的相倚相傍以及同温荣、同冷萎,均从虚的角度,以丰富实的叙写。《天涯何处无芳心草》是借用苏轼著名词作中的一句,书名象征意义甚浓。三十几家衬托苏、潘 、王家,而潘、王两家又衬托苏家;苏家三个王姓妻妾衬托王朝云,亲情、友情又衬托爱情。层层衬托中,苏轼与王朝云爱情的浓密缠绵让人动容,王朝云英年早逝的悲戚也让人扼腕!该书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生活气息的融入与写作手法的讲究上,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作者杨若文,本名杨军,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武警工程大学教授(编审)。长期从事文学语言教学与期刊编辑,独著两部,和与他人合编的十多部,其中有三部为副主编。撰写学术论文56篇,涉及到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心理学多个领域。《古代汉语“隐型兼语”初探——关于名词的分化与演化现象》《古代汉语名词用如动词的提法应当否定——兼论简单兼类词与复杂兼类词》对当时流行的一些观点明确提出异议,在学术界引起一定反响。 主编《实用报纸编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编著《新闻编辑能力训练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均被部分高校选为教材。发于《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杂志《西部学刊》《西部学坛》《今传媒》以及诸多大学学报的文章,仅收入内部资料汇编的就有102篇,内容多为新闻学、传播学论文、文艺评论、小说与传记文学的刊评和书评。曾参与“陕西魏征研究会”诸多研究,撰写了相应的专题性学术论文。花费较多心力的是,着眼于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研究,对其进行了从之一到之十的系列性论述,融入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一些前沿性观点。面对近几年赞誉泛滥、批评疲软,杨若文逆势而上,发了《挥之不去的遗憾───新闻与传播类新作硬伤太多》,对当时风行的五本新闻与传播学专著中的问题,进行了态度鲜明的指陈。《质疑央视“百家讲坛”所谓的“悲剧式人物”》《央视“百家讲坛”对于某评价的随意性及其负面作用》,也是有话直说的。此外,《陕西报刊的下一步:突破“平平”,迎接辉煌》的系列探索,从之一到之四,《报刊批评系列探》从之一到之五,在进一步探讨中,对该批评的,毫不掩饰,产生了一定影响。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