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活动资讯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分享会西安举行

来源:西安新闻网 作者:孙欢 时间:2020-10-19

20年前,我国著名评论家、北师大教授张清华,曾到海德堡大学讲学,期间,他写下汇聚欧洲之行杂记的《海德堡笔记》,文字诗意深沉,饱含着一位学者对欧陆及故土的沉思。20年间,《海德堡笔记》深受读者推崇,一版再版。10月18日,在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次出版之际,张清华来到古城,与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西安市作协副主席、《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带领古城读者共同分享书后的故事记忆,畅谈散文写作要义。

6cce825245305debdb39da47eaf5d282.jpeg

张清华:在德国“读懂”了陈子昂张若虚

虽然距离成书已20年过去,但《海德堡笔记》在诸位到场大家眼中,依然韵味悠远——书中,读者不仅可以跟随作者漫步在欧洲沉静的景色之中,更能看到作者对于恒久的人文、历史、生态的打量和思索,时至今日,这种对东西方文明的观照,这种带着乡愁的行走依然别具情致、独有意义。

7818c129aabde5be14b634367028c706.jpeg

黑格尔、费尔巴哈、韦伯、海德格尔……这些名字让海德堡大学成为德国小城海德堡的灵魂。分享会上,张清华回忆了他写作该书的初衷,为大家解读他记忆中的海德堡大学及海德堡。当年,作者正是带着对遥远的异域文明的好奇,行走于海德堡,注目与之关联的历史和生命,产生了写作的冲动。张清华说,从纸上,从旁人介绍中,自己也曾从知识的角度、从观念的角度去理解海德堡,但当身临其境,就读懂了更多东西。他说,也正是在这次行走中,他更理解了陈子昂的心态,读懂了张若虚,产生了关于“中国的诗人达到把诗和哲学融于一体高度”的更多认知。

“文字是有生命的,我始终坚持把我自己放在里面,就是所谓在场感——如果没有在场感,文学就是知识了,有在场感,则是生命体验。”张清华说。

贾平凹:这本书对当下散文创作有启示

有的书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有的书会被反复发现。分享会上,贾平凹、李国平、穆涛等人由《海德堡笔记》,谈及了写作,尤其是散文写作话题。李国平认为,《海德堡笔记》接连再版,实际折射了当下读者的文学期待,“张清华的主体身份是文学研究者,批评家,但他也是写作者,因此从他的笔下能读出思想性和诗性的结合。”穆涛则评价,这本书是以“比较的眼光,从容的态度,深入具体的文化考量”而写就的一部“立言之作”。

e6dbdd28609cc82ff18de5b0cd2313b4.jpeg

贾平凹说,自己非常喜欢《海德堡笔记》,缘于如今不少散文,要么特别艳,要么特别浅,要么就事论事,但这本书可以当作散文来读,也可以当诗来读,也可以当哲学评论笔记来读。他有感于当下的散文写作:“一般人大多写老家、亲朋那些琐事,集成一本书来阅读时,就觉得意义不大。要么就是架子很大——当年余秋雨先生写文化散文的时候开辟了一个境界,他写得非常好,但是后面学的人,又把这些写得特别简单,就出现另一种情况。”

贾平凹认为,张清华笔下文字之可贵,是其选择了一条新路,且格调优雅忧郁,“这种气质格调不是故意做出来,是以高贵的气质为根本,以深厚的学养来支撑的,作者的文笔韵味十足,有着非常独特的节奏、韵味和条要性,这得益于他笔后的元气非常充沛。”贾平凹说:“现在好多人写海外,要么是自己看一些写一下,要么就是炫耀式的写一写。但在《海德堡笔记》中,每篇文章都特别有力度,这力度不是怀揣了刀子那种尖锐,而是醇厚而渊博。作者的哲思和诗意使散文不是很华丽、很艳炸,但是很高深、格调悠远——研究这样的写作手法与文章,对目前的散文创作很有启示。”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