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活动资讯 >

在《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读者分享会上的对话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6-13

IMG_6759_副本.jpg

《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读者分享会。编辑邓微、 道德模范陈若星和作者王新民进行对话

2017年5月31日上午,在廊坊举办的全国图书博览会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举办《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读者分享会。该书策划编辑邓微、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和作者王新民,就该书创作背景、心路历程和出版意义以及对贠恩凤的认识评价进行了对话。

邓微: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我是《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邓微,从2014年得知王新民先生正在写这本书稿,到今天这本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作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我多次与王老师去贠恩凤老师家听取她对书稿的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被贠恩凤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今天在这里,我们请王新民先生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下他写作这本书稿的背景。有请王老师。

王新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和读者朋友们:

上午好!首先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在省局组织搭建的全国书博会陕西展台这个平台上举办《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分享见面会,使我有机会与大家欢聚一堂分享读书的快乐。

我喜爱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本世纪初,在渭南举办的全省图书发行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演讲比赛的总结发言中,我讲道:我们出版发行人就是最可爱的人!今天我要说的还是我们行业一位最可爱的人,她就是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原团长、著名歌唱家贠恩凤。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77岁前竟然没有一部传记。

早在1982年,贠恩凤赴京代表广电系统为国庆33周年并给党的十二大代表演出。演出前,习仲勋让秘书张志功派车把贠恩凤和十二大代表杜鹏程等人接到家里,张志功介绍说:“贠恩凤夫妇多次到延安深入生活,常年坚持到基层为群众演出并不计报酬。”习仲勋一边微笑着点头,一边对在场的杜鹏程和省上领导说:“现在天津宣传于淑珍是心灵美的歌唱家,我看咱恩凤心灵也美着呢!”并叮嘱同去的陕西省委有关同志要多宣传贠恩凤等陕西的艺术家。

1990年,与贠恩凤素不相识的青海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诗人白渔通过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评论家肖云儒转交写给贠恩凤的题为《灵雨——赠贠恩凤》的诗给贠恩凤,在给肖云儒的信中,白渔写道:这是1988年写给贠女士的诗,送上请转。写此诗时,只觉得中国未足够重视她,这么好的歌唱家,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就凭这一点也该把诗转给她了。

肖云儒在给贠恩凤转交白渔先生诗作的信中写道:你唱西部人民、为西部人民而唱,几十年不改初衷。“新潮”虽然一度冷落你,却无法使你沉默。已经有许多事实证明,群众和你的歌喉是共鸣的。白渔的诗又证明,你在文艺界也是有知音的。

是啊,是凤凰总是要展翅高歌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是不会让一生为人民歌唱又如此受人民爱戴的人民艺术家沉默的!

2014年11月1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际,我看到所供职的中共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关于决定在全局系统广泛开展向贠恩凤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时,深感自豪和骄傲之际,也动了采写贠恩凤老师的心,心动不如行动。同日,访交往20多年同一办公楼办公的孙聪兄,听其谈令堂大人贠恩凤的动人事迹和不公遭遇后,深感贠恩凤及其演唱的歌曲曲高和寡,还有待弘扬之,以引导文艺界乃至社会风气的好转。于是在采访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万把字的《歌唱观音贠恩凤》并先后在《陕西电视报》《文化艺术报》刊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之后,在聆听了贠恩凤事迹报告团在我局的报告会,观看了贠恩凤在西安培华学院的公益演唱,倾听了贠恩凤老师讲述周恩来总理、习仲勋关心她成长的故事,感到她的一生丰富传奇,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涵盖的。有幸的是孙韶老师收藏有贠恩凤老师从艺以来几乎所有的演出活动资料,而且愿意提供给我,这使我萌生了写作此书稿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经过三年的写作修改,在列入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并获资助下,在省局领导和同仁的支持下,在贾平凹、钱远刚、肖云儒、李星的联袂推荐下,在陕师大出版总社的高效运作和精益求精下,拙著终于去年年底出版问世。在此,对所有给与拙著写作和出版发行的人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邓微:

陈老师您好,听说当时王新民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歌唱观音贠恩凤》,是您负责修改编发的。您和贠老师是多年的忘年交,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贠恩凤老师的?您认为这本书出版的意义有哪些?

陈若星

贠恩凤老师是我们陕西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她的高亢嘹亮美丽的歌声,已经进入了陕西一代人共同的集体记忆之中。在西安,乃至陕西,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都是从星期天家里的收音机中、繁忙暄嚣的工厂车间里的广播中,以及农村田间地头和村头大树下的高音大喇叭中,而听到贠恩凤老师那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得知并记住了贠老师这个人的。

昨天,我们在奔向廊坊中国书博会的旅途中,度过了2017年的端午节。这个每年初夏中的民族节日,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无尽的追思缅怀,和无法排解的无边的感慨与惆怅。是啊,距离风云战国时期,屈原在汩罗江水边的怀沙而沉,已经过去了风云际会与变幻的两千三百多年。然而,两千三百多年来,尽管历史的大江大河涛涛奔涌,历史的天空云卷云舒,然而,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永远不曾忘却屈原,屈原的伟大形象,经历岁月更叠,历久弥新。

清末民初的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屈原说:“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是说,即使没有高尚伟大的文学成就,屈原高尚伟大的人格品质,亦同样千古流传,光齐日月。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杆,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征程中凝魂、聚心的精神力量。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之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014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的座谈会上,习主席用屈原《国殇》中铿锵有力的诗句,来表达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死抗争的意志:“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在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革命老人陈岩石的风骨,让人可敬可叹;在剧中,他的离去,让我久久地沉浸在剧情之中,不可自拔,不得释然。

在这里,恕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老人曾是大西南深处一个农家的孩子,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曾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昆明报考了西南联大。后跟随学校复员到北京,毕业后因其优秀的政治表现和学习成绩,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但是,当五十年代党的召唤响起,他便毅然放弃了京城的良好工作待遇,支援大西北来到了陕西,把家安在了西安。

记得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父亲有很长时间,大概有一两个月没有回家了,母亲便带着我、弟弟一起去看他。去了以后才知道,父亲在咸阳国棉一厂赵梦桃班组蹲点,深入釆访,夜以继日地书写,挖掘、整理、描绘新中国的好工人赵梦桃的先进模范事迹,因为太忙,所以无法回家。当时,国棉一厂的附近有一片池塘,别人告诉母亲和我、弟弟,不久前,父亲在这里,从水中抢救出了一个不慎落水的小孩;而见面时,父亲对我们却只字未提此事......

想到此,我不禁浮想联翩。两千多年前,先驱屈原,为我们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起了一个高标,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这就是:家国情怀!千秋家国,家国天下!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仿若光明永照,指引着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习主席曾赞叹焦裕禄同志: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习主席还说: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希望大家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我们今天这个分享会的主人公贠恩凤老师,还有我以上所说的电视剧中的艺术形象陈岩石老人,以及我的父亲,他们都是终其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的人。向他们致敬!

应当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籍,也是在为党添彩,理直气壮地为共和国的英雄模范人物唱赞歌,体现了编辑者和出版者的文化责任与文化担当。

最后,要谈到我的文友,本书的作者王新民先生。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话说,王新民先生和贠恩凤老师一样,都是光明、正善之人;贾平凹先生对王新民先生还有一句非常贴切的点评:忠厚。在我的眼中,王新民先生是异常勤奋的,写作的产量之高令人惊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王新民先生笔耕不辍,相继写作并出版了《贾平凹打官司》《书友贾平凹》《秦腔大合唱》《一部奇书的命运》《真话真说》《贾平凹纪事》等,纪录了中国作家贾平凹的创作生活与创作思想。

另外,就我不太全面的了解,这些年来,王新民先生还写作出版了《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等直击社会热点的书籍,贯穿其中的,是他的平民意识 ,始终为平民写作,为老百姓写作。由此而言, 王新民先生,为人民写作,与贠恩凤老师, 为老百姓歌唱,一脉相承。所以,在此,也要向王新民先生致敬!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