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活动资讯 >

从扶贫到精准扶贫 ——读云岗中篇小说《精准扶贫》

来源:未知 作者:杨柳岸 时间:2017-10-11

云岗的中篇小说《精准扶贫》(原载《山东文学》2017年),写了一个局长刘辉,他参与了三十年前的一次扶贫与三十年后当下的精准扶贫。当然,精准扶贫,是当下社会最为时尚名词之一。而他参与的三十年前的那次扶贫,就可能只是他个体人生成长记忆的一部分。而让他把这不同时空下的两次扶贫联系起来的原因,除了这是他对三十年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他认为是同名同姓的女性的出现。

在当下的精准扶贫中,局长刘辉的扶贫对象是一个叫孟兰花的五十多岁的寡妇,她有两个老大不小还没有结婚、大学毕业却还没有工作的儿子。这个孟兰花,让刘辉想起三十年前的一个年轻姑娘孟烂女。他怀疑那个烂女,人们可能烂与兰同音在口头上就用不着区分,那么那个烂女很可能就是兰花的小名,她们很可能就是同一个女人。于是这勾起刘辉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他23岁,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按当时的规定,刚毕业的学生必须到农村锻炼一年,于是他和另两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在一个叫西二塬村的边远山区地方“锻炼”,以一种似官不是官,又闲又忙的尴尬身份参与村上的事务。期间,又遇上“这次县上动真格的了,说是哪个村还有贫困户,哪个村的工作组就不能撤。”于是他们工作组的重点就成为扶贫,就和贫困户打交道。其中一个贫困户孟狗子,他有一个二十三岁的闺女叫烂女,刘辉初见这烂女,就被她的美丽气质所打动。得知这个烂女还没有说下婆家,工作组的老董便产生了一个主意,他想把这烂女说媒给村上的刘谋子的大儿子建强,刘谋子是村上“首屈一指的富户”,如果孟狗子能攀上这有钱人做亲家,来个“亲家互帮,共同致富”,这也算扶贫成功了。但孟狗子坚决不同意,不只是因为这建强“人长得怪怪的地不说,脑子还不够数”,更主要是因为刘谋子为富不仁,人品很差。而女儿烂也表态她不会因为钱而嫁给刘谋子的儿子,她说:“我要找一个好女婿,到时一定让我大我妈享福。”工作组的这个“亲家互帮”的扶贫计划失败了,但让刘辉见识了一个穷而有志的家庭,看到了一个生长在这个家庭中的青春美丽且有理想的女性。可以说刘辉对这个烂女产生了一种初恋般美好情愫,并且此后这种情愫还有所发展,并且在一次“派饭”时,烂女还对他有大胆且含蓄的示爱行动,她很可能已经把他视为要找的“好女婿”了。如果当时没有外人打扰,他们以后很可能会发展成恋人。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障碍,那就是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当时城乡二元对立的观念与现实。所以,这段感情最终只好无奈地不了了之。而工作组对烂女家的扶贫也不了了之。这次扶贫活动,是刘辉走出学校后的初次社会实践,而他对烂女这种爱恋可能也是他的初恋。孟烂女他们家,是他的扶贫对象,但他却更多的是爱莫能助。而他对烂女的恋,也因社会观念现实而放弃。扶贫,可能写入他的履历表,而初恋,则埋入他内心。可能在他内心,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十年过去,当年的刘辉现在已是某局局长,而他参加的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而的扶贫对象名叫“孟兰花”,尽管名字有差异,但可能更多的是心理暗示的原因,他还是很怀疑这个孟兰花就是当年那个烂女。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不仅再次与“扶贫”相遇,也再次当年的扶贫对象相遇,真有时光倒流之感。于是穿越三十年岁月尘埃,他还是要在途中对他的下属絮叨那段他早年的个人经历,以此来抒发他的感慨,尽管他的讲述略去了其中的个人感情成分。经过后来的仔细了解,他才弄清楚这个孟兰花并不是想象中当年的孟烂女,这时候小说写到他的内心活动很细腻真实,那就是他突然感到轻松。为什么会突然轻松?可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个有着美好理想的女子,她的生活并没有坠入现在这个接近老年的寡妇孟兰花这般地步。如果当年经过他扶贫的贫困对象,沦落到孟兰花这地步,他该如何承受这于公于私兼而有之的感情良心债呢?

如小说中描写的,刘辉对孟兰花一家三口的“精准扶贫”,工作是做得很到位的,除了按政策规定办事以外,他还自掏腰包为他们买果树苗,还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孟兰花的儿子找工作,还想着要给孟兰花的儿子找媳妇,也想着给孟兰花本人找个老伴,等等。他如此用心,是因为他想把当年对烂女家的某种愧疚与遗憾,来爱屋及乌地补偿到现在这个孟兰花身上?如此,于公于私,即使这些措施困难重重,他也算尽力而为了。不过,面对孟兰花他们家这样积重难返的贫困,许多急于求成的措施未必行得通。比如孟兰花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找不到工作,这主要虽是他们自己本人懒惰不求进取所致,但也与我们的社会教育有很大关系:大学的扩招,让我们的大学挣了大笔的钱财,却致使多少农村本想以上大学来改变贫穷状况的农家,却因学而返贫。试想想,一个农村寡妇,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供其上大学,何等不易,现在他们的贫穷,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有责任?这篇小说是有着对贫穷的根源进行追问这样的问题意识的。当然,贫穷者自己也要有志气,如孟兰花的两个懒惰不求上进的儿子,他们需要扶的不仅是贫穷,还有精神志气。小说结尾写到,孟兰花突然失踪了,一个干部所精准扶贫的对象失踪了,刘辉当然要着急,不过,可能正如村主任分析的那样,孟兰花之所以要玩失踪,也是迫不得已,她是想逼迫两个儿子能自立自强,而她自己,也不算老,在饭店洗碗等工作也能挣点钱养活自己。也可以活,精准扶贫本身是个好政策,但似乎对于孟兰花这个家庭却作用有限。而孟兰花故意失踪,这个非正常法子,却可能是个有效的办法。

小说结尾一句:“忽然,孟兰花和烂女倏忽间又在他眼前闪动起来,但很快又重叠在了一起……”可以说,这两个女人都“失踪”了,一个失踪于三十年岁月中,一个失踪于眼前茫茫人海中。有理想有志气的烂女,她失踪了,她的那个理想实现了没有?让人欣慰的是,她没有变成孟兰花。因为她有志气,她的生活可能要好很多。而在现实在经历太多挫折的孟兰花失踪了,因为她需要培养自己和儿子的志气。如小说中描写的,烂女和孟兰花确实不是一个女人,但是,不妨作虚拟解读,读者不妨把她们看作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的前半生与后半生,两个不同的生命时间段。生命的无常与神秘,是存在着丰富的可能性的。在如此眼光下,这篇小说中写到的两个女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女人,也可以看作是许多女人,她们是广大乡村女性生命状态的一种象征。这正是这篇小说成功之一处。当然作者可以写得再艺术性再含蓄蕴藉一点。

作家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对现实社会生活发言表态,要勇于把现实生活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去。而对现实社会问题也要有自己的文学性表现手法。这篇小说的作者云岗先生,他近年的小说创作就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对于精准扶贫这个最为时尚的社会名词,他有着自己的文学视角。在他笔下,两次不同时空下的扶贫,把两个女人联系起来进行的命运对照,两个似乎是同名同姓的女人,把两次不同时空下的社会活动进行对照,小说也附加地展示了三十年前后两副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对照:三十年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农村尽管贫穷,但生活还是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而三十年后的农村,尽管较以前富裕了,但乡村生活却在中国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与挤压下快速衰落了。对于我们具有数千年农业传统的中国广大农村来说,扶贫是任重而道远的。小说中这层意义,正是作家云岗从对生活的真实描写所呈现出来的,从而挖掘出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深刻的人性思考。


编辑:阿七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