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星纪实文学再次荣登台湾《传记文学》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汉兴 时间:2019-02-21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汉兴) 近日,陕西青年学人李满星创作的3万字传记文学《周恩来与张季鸾:知音博浪踵相踪》,在台湾《传记文学》2019年2月号刊出。这是他继创作的4万字中篇传记文学《文人报国两昆仑——张季鸾与胡适半生关系评述》在台湾《传记文学》2018年3月号和4月号连载后,该刊再次特约专稿,向台海和世界弘扬关学,反响强烈。 这部中篇传记文学,全面比较研究周恩来与张季鸾,从少年时代到一生“博浪踵相踪”。他们少年时代“逼上梁山”,分别离开故土,到异地上有名新式学堂。后同样追随孙中山,反袁倒段,再先后留学国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党派,都以笔为武器,为民主革命鼔与呼;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俩人一个拿枪一个拿笔,不约而同反蒋。抗战军兴,他们道义息肩汇合武汉,张季鸾在人力物力上全方位协助周创办《新华日报》,周称赞张办报“悠哉游哉”的风度,可谓惺惺相惜;国民政府撤退到重庆时,他们一唱一和,共筑抗战“精神长城”,周称张为“国士”,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为知音。张季鸾病危时,正值抗战最艰难时分。不仅一国之尊的蒋介石专门到医院探望病情,周恩来与于右任也陪在病床前,忙前忙后安排生前身后事。张季鸾在1941年9月6日去世后,国共领导人纷纷发来唁电,给予高度评价。在重庆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唁电:“季鸾先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谋国之忠,立言之达,尤为士林所矜式。不意积劳成疾,遽归道山。音响已沉,切劘不再,天才限于中寿,痛悼何堪。特此驰唁,敬乞节哀。”唁电可谓盖棺论定。此年9月26日,《大公报》社暨中国新闻学会和重庆各报联合会在国民党中央礼堂举行公祭张季鸾大会。周恩来和董必武、邓颖超等,亲自前往吊唁。周恩来、邓颖超还送来了挽联:“忠于所事,不屈不挠,三十年笔墨生涯,树立起报人模范;病已及身,忽轻忽重,四五月杖鞋矢次,消磨了国士精神。”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政府总理的周恩来,派人对张季鸾在上海的遗属给以照顾。1958年,周恩来会见当时《大公报》负责人费彝民时说,《大公报》“第一是一贯爱国的,第二是坚决抗日的”。这也是对张季鸾个人的评价。“文革”期间,季鸾位于西安南郊的陵墓甚至被捣毁,周恩来曾批示妥善修复。周恩来与张季鸾,作为智者,雍容大气,做人处事着眼于大义,处处怀仁,“赢得生前身后名”,他们的关系,可谓国士贤相堪知音。 李满星,陕西知名文化学者、三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他二十余年来致力于三秦文化暨关中地域文化和长安近代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中国人的DNA--秦人的前世今生》《张季鸾与民国社会》等书,相继被改编拍摄成电视专题片《陕西故事》《先生》等在央视和凤凰卫视播出;近年创作文史随笔,探究梳理秦人暨国人的民族性流变和文化基因传承。其中部分篇章在台湾《传记文学》、香港《大公报》及京沪广报刊刊出,被《新华月报》《人民论坛》《学习时报》《党政干部参考》《作家文摘》《光明日报·文摘报》《文汇报·文萃版》等报刊转载,还出现在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链接上。台湾《传记文学》,为国际知名刊物,1962年6月創刊迄今,在国际华人世界、汉学界有广泛影响,胡适、唐德刚、余英时等知名学者都很看重,并在上面刊载文章。 编辑:职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