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贠恩凤、孙韶与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新民 时间:2020-09-02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影响甚或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甚或命运,但作为成功人士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高尚的品格,美好的心灵,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热爱。而这些优良的品质固然也不无先天遗传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家庭的教育、学校的培育、团体的熏陶、伟人的指点。著名歌唱家、三秦楷模、时代楷模贠恩凤贠恩凤和丈夫孙韶幸运的是在这几个方面都因缘际合,得以受益终生。尤其是与他们所供职的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息息相关,正如常言道: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贠恩凤和丈夫孙韶的成就与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密不可分。孙韶和贠恩凤是新中国建国初先后进入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前身的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文工团的。1950年秋,山西少年孙韶本来已被就读的中学推荐上西北艺术学院。巧的是,这时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成立了而且招人,孙韶试着报名应考,结果在400多名报考中所录取8名里孙韶榜上有名。不到一年,年仅11岁的贠恩凤参加西安市一个中小学的歌唱比赛,在一首《团结起来把帐算》的领唱中打动了做评委的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团长余景儒。听完贠恩凤的歌声,余团长如获至宝,当即拍板让小恩凤到台里工作。他找到小恩凤的老师说:“这姑娘我们要了,很抱歉,她不能继续考中学了。”就这样贠恩凤也成为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的一员。

1951年8月,贠恩凤初到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时年仅11岁,参观完台里的工作环境后,天渐渐黑下来,年仅11岁的小恩凤人生地不熟,哭着喊着要回家,团里老师告诉她:“你不能回去了,因为你已经革命了。”小恩凤立即止住哭困惑地问道:“啥是革命呢?”“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老师认真地对她说。此时此刻,年仅11岁的小恩凤还似懂非懂老师的话,但许多年后,当她回首往事,真诚动情地说:“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使她受用了一辈子,这句话也确实成为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当时的贠恩凤穿着白衬衣,蓝裤子,戴着红领巾,个子瘦小,体重只有25公斤,剧团的同仁们都认为这个新来的小鬼简直就是个小孩嘛。但贠恩凤人小胆大志气高,当余团长向大家介绍了贠恩凤后,叫她给大家唱一首歌,她就大着胆子唱起来,这一唱,立即博得大家的赞扬。她用歌声敲响广播文工团的大门,也用歌声结识了全团的同仁。每天早晨六点半至七点半、除政治学习、文艺理论学习外,贠恩凤参加省上初中、高中文化补习学校学习,这都不能影响工作,每周四个早上五点四十开始上课,努力学习乐理、识谱,学文化,学歌唱,很快就适应了和大同志们一起广播教歌、演出。小学刚刚毕业的贠恩凤,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由于天赋好,爱学习,勤练功,很快开始了在广播里舞台上越来越多的演唱机会,那时由于年龄小,得到的总是赞扬和鼓励,团里的领导和大哥哥、大姐姐也随时热情地教导她、指点她。观众们都说这个小姑娘唱起歌来像银铃一样清脆、好听,而且由于穿透力好,被当时人们誉为“隔墙脆”。贠恩凤并不自满,她像蜜蜂一样在鲜花丛中飞舞采撷,好酿成蜜。除了学唱陕北民歌、青海花儿等民歌外,三秦大地上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丰富的民间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她,在正常的学习、训练、演出外,一有机会她就广泛地学习民间音乐,像眉户,汲取它的活泼、俏皮;碗碗腔呢,汲取它的细腻、婉转。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的既奔放热烈又苍凉忧郁更使她着迷。另外像河南坠子的泼辣,北京单弦的韵味,苏州评弹的文雅等都给了贠恩凤丰富的艺术营养。贠恩凤还到省京剧团学练戏曲功夫,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基础。可见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对贠恩凤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奠基作用。

孙韶就是文工团里的一个大哥哥。贠恩凤和孙韶相识于1951年。那时贠恩凤刚走进西北广播文艺工作团,还是个不满12岁的小女孩,年长5岁的孙韶则已是团里的大哥哥了。长期相处产生了爱情。捅透那层爱情的薄纸时,贠恩凤才16岁,今天看来是早恋了。16岁的贠恩凤很瘦小,腰围不过1尺7寸,可21岁的孙韶,头围竟1尺8寸5,他的头比小贠的腰还粗哩!不知孙韶当年是否效仿司马相如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赢得贠恩凤的芳心。反正结果是两年多后他们结婚了,陕西女子和山西小伙谱写秦晋之好的佳话。新房只有6平方米,仅仅容一床一桌和两把椅子;财产只有父亲留下的一只旧皮箱,没有婚宴,没有汽车。这就是五十年代后期一位歌坛新秀的婚礼。1951年刚进团,贠恩凤年龄小,向比较熟悉乐理的孙韶请教。一次次的视唱练耳,一句句,一首首,每个音符,每个节拍的悉心教导。慢慢的,贠恩凤在专业知识的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多年的排练过程中,俩人经常因为某一句歌词或某个曲调的高低产生争论。《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的创作过程中,孙韶原本的调子低沉,贠恩凤听后说:“这样唱不行,太慢了,不明快,应该更欢快一点。”剧团里的其他同志每每听到两人的争论,总以为他们吵架,其实这种争论伴随着两个人一生的创作。1953年,团里安排贠恩凤、孙韶向著名陕北民歌歌手白秉权学习陕北民歌,浓厚的兴趣加勤学苦练,后来多次到陕北采风、学习,造就了贠恩凤独树一帜的陕北民歌味道。源自人民,回报人民。2002年4月,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贺艺为团长、贠恩凤为骨干的“下乡采风演出团”一行50多人去陕北定边演出,不巧的是演出进行一半时,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满天飞沙,遮天盖日,贠恩凤和其他演员顶着扑面而来的风沙照常演唱,台下的观众一动不动照常观看。歌唱家张口演唱,沙子随风进入口腔,观众脸上都让风沙吹成了土人,这种台上台下动人的情境,不仅感动了观看演出的群众,也鼓舞了台上的歌唱家。贠恩凤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她冒着风沙,从台上走到观众中间演唱,大家掌声雷动,为她加油;贠恩凤激动的热泪与沙子粘到了一起,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后,贠恩凤目送观众,当她回到舞台,一位中年妇女久久不想离去,想到台上亲眼看看贠恩凤,贺艺将她领到贠恩凤跟前,这位妇女拉住她的手,激动地说:你唱得太好了,过去只是在广播里、电视上听你唱,今天总算见你了,做梦都没想到,请你抽时间到我家坐坐,我亲自给你做顿饭。贠恩凤听了这番话,真心地感到了为老百姓唱歌的一种幸福感。是啊,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说出了贠恩凤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她的爱戴之情。

       还有一年,在陕北某村庄场院里聚集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一排窑洞顶上挤满了男男女女。爬在树上的小青年,站在自行车后架上的姑娘,叼着旱烟袋的老爷爷,抱着孙女的老奶奶,紧依在一起的一对对男女情侣,还有的中年人让孩子骑在脖子上,几个赶集归来的头扎羊肚子毛巾的陕北后生和戴花头巾的女青年,以及一个老婆婆坐在车上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贠恩凤演唱。贠恩凤站在场院中心放声演唱《翻身道情》。场内叫好声、掌声不绝。主持人王刚来到一老奶奶面前问道:“老人家,您能听懂吗?”老奶奶点头回答道:“我‘解’(读HAI)得下,恩凤唱出了我们庄稼人的心里话。听了她的歌,浑身觉得热呼呼的。”王刚走到一中年盲人面前问道:“这位大哥,您知道唱歌的她是谁吗?”中年盲人:“我晓得,她叫贠恩凤,是省城里的名演员。我常在广播里听她的歌儿。”王刚由衷地感慨:“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老乡们掏出来的心里话,倾诉了他们对民歌的喜爱和对歌唱家贠恩凤的赞美。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他们横遭批判。作为演员队队长的孙韶被戴上“走资派”帽子,贠恩凤因出访过东欧和苏联,被诬为“里通外国分子”。在那些蝉声噪鸣的沉沉之夜,夫妻相对无言,忧心忡忡。贠恩凤被剥夺了登台演出的权利,孙韶创作的歌曲也不允许演唱。到了文革后期贠恩凤才得以登台,但演出时却不许报她的名字。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人们迎来了一个艺术的春天。从不饮酒的孙韶、贠恩凤夫妇也开怀畅饮。他们陶醉了,陶醉在这不同寻常的春天。他们像报春的百灵终于可以放喉高歌了。以后,她们又相继入了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音乐无国界,艺术无国界。随着改革开放,伴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和文化贸易和交流,贠恩凤和孙韶也多次代表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走出国门,曾多次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飞往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唱,为陕北民歌、中国民歌和民族音乐走出陕西走向中国和世界做出了贡献。
        贠恩凤和孙韶作为友谊的使者,随我国艺术团体多次出国,她演唱的民歌,情真意切、健康向上,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使外国观众难以忘怀。1978年,在访日时,贠恩凤在京都演唱孙韶根据周恩来总理诗词谱曲的《雨中岚山——日本京都》一歌后,受到日本朋友欢迎,一方面被京都大学作为声乐教材,另一方面由中国对外友协制成的录音带被日本京都府领导指示专门在岚山景区播放。时隔多年后,日本京都轻音乐团及京都市合唱团两次到西安访问,还在西安专程演唱了这首歌,不仅请贠恩凤和他们共同演唱,而且特别邀请孙韶担任乐队指挥,象征着中日友谊的合作。
      1984年9月,贠恩凤在美国演出中,演唱了自己的拿手歌曲《蓝花花》《小河流水》等,观众席上掌声久久不息。美国的一位市长和一位女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说:“太感动人了!我一定嘱咐亲人,在自己停止呼吸、举行葬礼时,要播放你的音乐。”贠恩凤出国演出的成功,使我们自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愈有地方性,愈有世界性。”同样,愈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三十多年来,贠恩凤夫妇一真坚持民族音乐道路。孙韶多年来共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有不少歌曲是贠恩凤唱出去的。“云雀引吭飏银铃,百花竞绽报长春。”贠恩凤和孙韶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一直注重创新,不断创作新歌曲、录制新节目,在追求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民族之声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为他们共同热爱的民歌和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为中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做出了新贡献。因此使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名副其实,也使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成为国内仅存的两个广播民族乐团。


       有不少歌唱家一旦成为名家或明星,就要高人一等,要唱第一首歌,要高昂的出场费或演出费。而贠恩凤和孙韶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正是持有了这么一种平民意识,在西安和洛阳举办独唱音乐会时,贠恩凤每晚和其他同志一样,只拿3角钱的夜餐补助费。同志们实在同情她,不无感慨地开玩笑:“你每晚唱38支歌,补助3毛钱,一首歌还不值一分钱啊!”领导给她多加5元的补助,她却买了糖果发给全团人。在上海举办独唱音乐会时,上海电台要给她安排条件较好的宾馆,但她执意和来往客人一起住普通旅社。在北京举办独唱音乐会时,她跑了几家旅馆,都被“客满”的牌子挡了回来,北京饭店,建国饭店向她开放着,可为了节约开支,她还是找到一家设在地下室的招待所。一打问,只剩下一间无窗户的小房子,还是硬板床。“硬板床就硬板床,只要能休息就行。”贠恩凤如释重负。接过填写好的住宿登记表,服务员姑娘怔了:“你是歌唱家呀!”偏偏这招待所距排练场还很远,为不耽误排练,她的早点就是开水泡馍就榨菜,然后匆匆去挤公共车。那几天她患了感冒,但在排练时,她还是以顽强的毅力,一口气唱了30多支歌。为了使乐队获得好的音感,她并未因排练而小声练唱,而是如同正式演出似的,迸发出火一般的激情。
       由于德艺双馨、工作成绩突出,孙韶和与贠恩凤先后担任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演员队队长、团长,他们平易近人,一如既往地敬业爱岗,不仅做好管理工作,还义务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贠恩凤随团到新疆演出,帮同事化妆、卸妆、洗涤、收拾化妆品、梳头发、吹头发,以致当地的维族演员还以为她是化妆师。待她最后出场压轴演唱,维族演员才大吃一惊:啊呀,她就是著名歌唱家贠恩凤啊!其实大家多看到的是贠恩凤在前台的风光演唱,而不知她在后台的默默劳作,为了团队演出的顺利进行,她做了大量的后勤服务工作。陕西广播电视文工团食堂只有一个厨师兼管理员,一个人忙不过来,又不想增加人加大团里费用,就让大家轮流帮厨,发售饭票,一人一周。轮到贠恩凤后,她就一干几年,直到出国演出才不得不作罢。据张为民先生说,尽管孙韶先生仙逝不久,但已80岁高龄的贠恩凤老师还是隐忍忘我,顾全大局,将在9月3日举行的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建团70周年音乐会上与外孙杨兮演唱孙韶编配的《南泥湾》等,可谓鞠躬尽瘁,令人敬佩!
不论是日常审计还是在贠恩凤和孙韶离任审计时,审计人员都惊诧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的接待费、误餐费都少得可怜,一年误餐费用甚至不到有的单位一顿饭的花费。本来单位有一辆小车,按惯例应该是团长的坐骑,但贠恩凤、孙韶当团长期间却把小车租给陕西广播电视报使用,收取少量的租车费,后来干脆将小车卖给报社,将买车的钱以补充乐团工作费用。如此勤俭办团,廉洁奉公,这也许是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能够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