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天之阳》剧本研讨会召开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晓文 时间:2020-06-25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魏晓文)日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天之阳》(暂定名)剧本研讨会在西影召开。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吉德出席会议,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齐雅丽,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雷学军,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导、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长安大学教授、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魏杨青(竹子),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原主任邢小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西安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裴亚莉等专家建言献策。会议由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文涛主持。 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吉德讲话 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文涛主持会议 赵文涛介绍,今年以来,西影紧紧围绕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和重要题材,加快推进《天之阳》《爱的出口》等重点电影项目的创作。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片,《天之阳》讲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的8年中,毛泽东由一个军事领导者成长为全党领袖的伟大历程。毛泽东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法论,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忍受孤立寂寞、国际干扰、反共围猎和日寇扫荡等多重压力,通过统一战线、游击战术、学习运动、国际周旋、整风运动等系统策略,维护了共产党的“独立自主”,为新中国的建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天之阳》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创作难度不小,尤其是影片主题以中共“七大”的酝酿和召开为背景,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填补了同类型电影的空白,也体现了陕西传承革命文化、弘扬延安精神的责任担当。专家们也在艺术表达、人物塑造、细节处理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建议后续的创作中,适度凝练叙事节奏,突出主要场景、集中关键情节,进一步提升电影的戏剧张力;同时,鉴于剧本涉及的人物众多,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的呈现;进一步考究剧作细节、场景表述的具体化,使视听语言和镜头画面更具陕西特质。 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吉德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天之阳》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推出的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大题材项目。他强调,要深入研究、精准梳理历史史实,挖掘鲜为人知的事实、细节,增强电影的吸引力和看点;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更高层次深刻理解党内斗争是站在为民族和国家去思考和把握问题,精准表现党内的思想变迁、决策的变化;要遵循电影艺术创作规律,注重满足当下受众的观影习惯和变化,要有创新的角度、创新的形象、创新的视听效果,扎扎实实打磨剧本,努力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 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眭俊,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石香莉也一并参加剧本研讨会。 附 专家发言摘要 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齐雅丽 “七大”是在陕西延安召开的,在党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很多影视作品很少直接触及这个题材,陕西来抓这个题材,立意正向,非常有必要。剧本较为全面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对比中、斗争中层层剥笋式地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我们党史的一个断代史。希望这部影片,也可以让观众看完之后认识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 雷学军 这部电影的剧本立意很好,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重大主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核心要义。 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导、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张阿利 放在整个中国电影格局里面来看,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这个题材对陕西来说意义重大。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中国共产党最终的成熟就发生在陕西,发生在延安,所以这部电影题材独特,是我们陕西在建党100周年的一个重大的承载能量的题材。前期创作做的非常好,剧本史实详实,层次清晰,为后续的创作打了较好的基础。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李震 这部电影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这片土地以及这里的人民的关系,剧中主要人物所处的年龄段都比较年轻化,在后期选择演员的时候容易贴近主流观众的审美习惯,对年轻一代接受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长安大学教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魏杨青(竹子) 这是一部宏大叙事、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剧本叙事很流畅,剧作的气势很宏大。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剧作里有许多小事还挺感人,能看得出来,努力想把毛泽东这样一个伟人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原主任 刑小利 这部电影题材重大,主题重大,是一个思想剧,主线是思想线,就是毛泽东思想是怎么诞生、形成的,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是怎么确立的。虽然人物多、事件多,但脉络明晰。剧作对当时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根据剧情和主题需要进行了必要的选择和取舍,而且视野开阔,对大众而言比较新鲜。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西安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杨琳 这部电影呈现的时间线,也是党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核心阶段。我们陕西要把它作为一个电影来呈现,是新时代的担当。从剧本中看,对史实的挖掘和线索的处理非常清晰,比如几个非常重要的呈现,《实践论》《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既有战术的又有战略的,既有基于当时形势的描述,也有长远的建国方略的格局。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裴亚莉 这部电影要有一种浩然之气,彰显我党独立自主的抉择。我党的胜利不是因为在个人斗争中获得胜利,不是因为性格要强而胜利,主要因为党的领导是合乎历史选择的,剧作较好地表现了这个主题。 编辑:庞阿倩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